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智库论坛在海口召开

2024-11-05 11:18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024年11月1日,由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智库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专家学者、政府、媒体代表等六十余人与会,围绕“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与前景”“东盟印太展望与‘一带一路’中的中国—东盟互惠合作:优先路线图”进行深入交流。

图为论坛现场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研究员在开幕致辞中提出,过去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智库学者在二轨层面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先后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助力双方携手打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东南亚样板。在当前地区与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双方应以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为新起点,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向深向实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RCEP研究院院长杨睿在致辞中指出,以市场为基础的中国—东盟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动力。抓住RCEP全面实施的机遇,充分释放RCEP红利,放大叠加效应,将成为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未来几年是中国—东盟深化经贸合作的战略窗口期,中国主动向东盟单边开放,将赢得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主动。

论坛的第一场圆桌会议主题为“中国—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与前景”,由郭延军研究员主持。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强调,中国与东盟需通过深化合作不断推进经济一体化,特别是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方面。尽管存在外部干扰,但通过多边合作、技术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东盟和中国将继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发展,推动地区和平与繁荣。

华阳海洋研究中心理事长吴士存建议,首先,中国需要密切关注地区安全形势、国际形势,采取更加克制和理性的态度,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积极管控和化解分歧,确保合作项目能够在稳定与安全的环境中顺利推进;其次,中国应积极推动与东盟国家在海上领域的合作,加快《南海行为准则》(COC)的磋商进程,增进双方的海上互信,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加坚实的合作基础。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提出,中国与柬埔寨高度重视双边及多边合作机制,致力于搭建对话与合作平台,促进更广泛的合作与共赢。应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明交流互鉴,实现“美美与共”的和谐共处。

越南中国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范士成提出,越南对“一带一路”合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增长,双方投资合作项目不断涌现,贸易额逐年提升,体现了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广阔前景。未来,两国在铁路建设上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潜力,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铁路技术的升级和标准化,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提出,全球生产网络面临跨境投资分化和碎片化风险,大国政策干预增加。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增长,对全球服务出口有显著拉动作用。赵晋平强调,多边规则是国际合作基本准则,大国应承担维护全球生产网络稳定责任,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治理结构改革。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指出,中新合作涵盖自贸协定、签证互免协议以及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强中国西部的全球经济连接,同时增强新加坡的国际贸易地位。通过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和简化通关程序,将提升该通道的商业吸引力,实现区域互联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RCEP研究院副院长匡贤明建议,通过高水平开放实现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如全面实施RCEP和积极推动蓝色经济领域的单边开放。他提出,为推进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一体化的多方合作,必须加强沟通、增进共识,加强蓝色经济发展能力建设,尽快取得早期收获。通过合作促进区域蓝色经济发展,提升中国与东盟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共同应对海洋环境保护等挑战。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李正阳博士主持了论坛的第二场圆桌会议,与会专家围绕“‘东盟印太展望’与‘一带一路’中的中国—东盟互惠合作:优先路线图”开展讨论。

缅甸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执行董事会成员廷林恩介绍了缅甸在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实践经验,强调合作双方要确保项目透明、经济利益公平并维护本土社区利益。他建议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为当地人口创造就业机会,确保土地征用公平补偿。此外,中缅应进行独立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评估,定期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建立监督委员会和数字门户平台,有助于增进互信,促进本土社区对项目的参与和支持,为高质量“一带一路”合作的成功和可持续创造条件。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查雯指出,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合作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典范。自2013年倡议启动以来,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充分利用了其区域枢纽地位,吸引了大量中国直接投资。双方合作的成功源于强大的制度基础,有助于深化经济联系,促进双方在可持续城市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合作。

菲律宾中华研究学会会长卢西奥·皮特洛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重点发展领域,同时东盟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一转型带来了机遇,如促进电子商务、物流、绿色能源和能力建设,但也面临融资模式、风险评估和公共关系管理方面的挑战。公私合作、多样化融资和合资企业成为主要合作模式,但需要避免过度依赖东道国政府沟通等问题。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外国语学院教授吴杰伟提出,中菲应通过加强技术交流、产业链合作、投资与建厂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努力,共同推动诸多产业的发展。双方的合作有助于提升菲律宾新能源、汽车、农业、服务等产业的竞争力,同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也可以更加稳固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查瓦特·梅桑坦指出,“一带一路”项目不仅广泛涵盖了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且还日益吸纳了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不仅强化物理层面的连接,更致力于构建数字连接的桥梁并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这一倡议深度推动了区域内的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扮演了增进东盟国家对中国理解和认知的重要角色,加深了东盟民众对中国的全面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民心相通。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东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宋清润建议,中泰合作重点应包括:一是深化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扩大在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领域的项目,助力泰国汽车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二是加强跨国犯罪打击,为两国人员往来、投资提供安全保障;三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加固沿海防护设施,提升沿海城市防灾能力;四是扩大跨境电商合作,推动更多泰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缩小泰国对华贸易逆差。中缅合作则应聚焦恢复边贸、改善民生,并加快铁路和公路互联互通,促进农产品和工业品贸易。

老挝国立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西提赛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东盟国家带来了多样的发展机遇,并加速了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这一倡议显著加强了区域内的人员流通,通过政策支持和更加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了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与旅游业的繁荣。中国应鼓励更多中小型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些企业不仅能为东盟国家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产品,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技术转移和市场拓展机会,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知识网络中国协调中心负责人张蕾认为,中老合作成为“一带一路”成功范例,通过基础设施、农业、能源、工业和信息技术等多领域协作,显著促进老挝发展。中老铁路等项目推动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转变,提升其作为区域物流与贸易枢纽的地位。数字经济也是重点合作领域,中老在数字通关一体化和智慧农业等方面加强合作。此外,绿色能源项目也为经济特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展示了中老合作在创新、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巨大潜能。

文莱达鲁萨兰大学亚洲研究所教授云昌耀总结了中国与文莱合作的成就与挑战。双方在2014年建立文莱—广西经济走廊,涵盖能源、渔业和金融等领域。然而,双方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文化交流不足、项目进展缓慢、劳动力政策限制和本地宣传缺乏等问题。未来,双方应扩大与大湾区的数字经济、绿色产业和教育等领域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跨文化培训,以进一步增进互信并实现共赢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特聘副研究员赵凯莉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文莱的“民心相通”不断加强。教育合作方面,浙江大学等高校与文莱大学的合作项目,以及华为“未来种子”计划成效显著。文化交流方面,武术和艺术展览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方面,直飞航班的恢复和游客数量的增加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直接交流。然而,也存在对彼此社会和文化理解不足、青年参与度低等问题,需要通过政府与民间社会的合作来解决。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在闭幕致辞中表示,来自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智库学者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区域合作产生的积极影响,也深刻认识到在亚太地区合作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选择。双方智库应在未来发挥多维作用,不仅涉及思想引领与政策研究,还应包括推动民心相通与促进务实合作等多个层面,携手推动中国与东盟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


【责任编辑:孔令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