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百惠破产背后,美传统零售业遇寒冬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国际新闻>

特百惠破产背后,美传统零售业遇寒冬

2024-10-12 11:35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环球时报记者 李萌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刘一然】总部位于美国的家居用品企业特百惠(Tupperware Brands)上月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特百惠公司成立于1946年,是全球最大的塑料保鲜容器制造商之一。特百惠首席执行官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过去几年公司的财务状况受到了宏观经济环境的严重影响,“因此,我们探索了多种战略选择,并确定这是最佳的前进道路。”特百惠的情况并非个例。美国著名零售商必乐透(Big Lots)上月也表示将在近期申请破产,并计划通过法院监督的程序出售旗下连锁店。至此,一家拥有1400多家门店的零售巨头彻底走入困境。美国零售商纷纷将自己逐渐落寞甚至是破产清算的原因归咎于高通胀和利率上升抑制了消费者支出。

从销往全球到负债累累

特百惠的故事始于20世纪40年代,该品牌由化学家厄尔·塔珀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创立。大萧条后不久,塔珀在一家塑料厂制作模具时获得灵感,研发了一种无毒、质轻、耐用且可塑的材料,这种材料最初用于生产二战时所需的防毒面具。战后,塔珀用这种材料制作具有保鲜效果的塑料容器和配套的密封盖,创造了特百惠品牌。但一开始,这种产品在美国百货商店、五金店等销售渠道表现不佳,因为当时人们对塑料产品不熟悉且不知如何使用。

20世纪50年代,特百惠任命传奇女推销员布朗尼・怀斯为公司营销副总裁。她将“家庭派对”这种直销模式运用到特百惠销售中,通过直观的产品示范,让主妇们自愿购买产品。这种互动式的模式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使特百惠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到1954年,特百惠已经拥有了几万人的销售网络。

20世纪60年代,特百惠开始了其国际市场的拓展,产品销售至欧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吸引了新的受众,开启了全球崛起之路。70年代,特百惠的产品线进一步丰富,其产品不仅在欧美地区成为塑料食品保鲜盒的代名词,还面向全球消费者进行销售。《华尔街日报》曾报道称,90%的美国家庭拥有至少1件特百惠的产品。

1995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市场,并于1996年正式投入运营,最初采取直销模式,但没能成功。2002年,特百惠在中国推行以特许加盟为主导渠道、会员制为特色的发展战略,门店数量迅速增长。特百惠在中国曾有过黄金时期,其彩色塑料杯等产品被称为“网红杯鼻祖”。

2010年起,受互联网零售冲击,特百惠部分商家门店开始出现亏损。电商的发展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发生了变化,对传统的实体门店销售模式造成冲击。而特百惠对于电商的接受程度始终不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销售额连续下滑。

今年6月,特百惠公司宣布将永久关闭其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同时还宣布裁员上百人。今年以来,特百惠公司股价已经累计下跌74.5%。特百惠提交给法院的破产文件显示,该公司的资产在5亿至10亿美元之间,负债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在自己日常生活的田纳西州没有见到过特百惠的专卖店,其保鲜盒等产品一般在超市货架上销售。通过网络和地图查询搜索,其在全美门店也不多,产品主要通过代理渠道销售。

谈及特百惠破产的原因,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宏观角度看,一是受到美国经济形势影响,如高通胀、高利率、消费市场萎缩等;二是传统零售业面临结构调整和洗牌,先后经历了“老字号”百货店倒闭——超市倒闭——餐饮企业倒闭三个过程,2024年美国著名餐饮企业也出现大量倒闭的现象;三是营商环境恶化,如“零元购”进一步“无罪化”,2021年11月以来,从西海岸到东海岸,一场疯狂的“零元购”风潮席卷美国多地,商家苦不堪言。从微观角度看,一是创新能力不足,特百惠产品类型一直较为固定,而其他品牌都在推出陶瓷保鲜盒、玻璃保鲜盒,甚至智能保鲜盒等产品;二是在营销策略上并未采用短视频等有效场景营销;三是价格较高。

中国业务暂未受到太大影响

尽管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但特百惠中国方面称,业务未受到影响。截至目前,特百惠的天猫旗舰店仍在正常运营。不过,有分析认为,母公司财务状况恶化仍可能会对中国市场的加盟店在资金支持、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形象维护等方面产生间接影响。

商务部业务系统统一平台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5月16日,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境内加盟店总数为4466家。而在2020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特许连锁百强”名单中,其加盟店数量为6394家,近四年间减少了1928家。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根据检索信息随机探访了几家特百惠加盟店,均被告知已撤店。

洪涛认为,特百惠之所以仍能在中国经营,是因为中国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而且中国营商环境较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营商环境先后达到了“营商环境7.0”版本,给外资创造了良好的营商氛围。因此,许多大的零售商仍然希望在中国发展。

除了特百惠,近期,美国多家零售商被爆面临经营困境,必乐透正考虑申请破产保护,达乐业绩告急,家多乐计划关闭1000家分店。相比之下,中国的零售店却蓬勃发展,德国连锁超市品牌奥乐齐在华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双增长,中国本土品牌盒马、永辉等也在积极探索折扣化改造。

对于美中两国在零售和会员店业态的发展差异,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零售业与中国制造业关联度很高,许多美国零售商在中国采购大量商品。然而,由于中美之间的博弈以及美国消费市场和零售商竞争的变化,美零售商的压力越来越大。而中国零售依托强大的制造业,供给更有优势,且更灵活。中国品牌在技术应用、库存管理上虽稍逊于美国品牌,但这也为折扣零售提供了大量清库存的机会。近年,中国制造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上突飞猛进。中国品牌的连锁经营能力也得到极大加强。此外,消费者更加平等理性地去对待中外品牌。因此,零售企业未来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美零售业如何应对困境

2024年是美国零售业的寒冬。舆论认为,持续的通货膨胀给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提高了商品采购成本,而企业又难以将全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致使利润空间被压缩。同时,从2022年3月开始的美联储加息浪潮使得借贷成本增加,大型零售企业的资金压力加大。

洪涛对记者表示,通货膨胀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许多超市和连锁店不得不通过降价来吸引顾客。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经通货膨胀调整后,2023年美国人为家中购买食品的平均花费比2022年减少了3.1%。同时,电子商务的崛起使美国传统零售业受到冲击。此外,消费动力不足也是影响美国零售业的重要因素。尼尔森智库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美国商店的结账终端扫描商品数量减少了30亿件,显示出消费者在支出方面的谨慎态度。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除上述因素外,全球供应链因地缘政治等因素变得不稳定,大型零售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运输延误和物流成本上升等难题,导致缺货现象影响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此外,消费趋势的变化也让大型零售企业颇感棘手。消费者偏好逐渐转向个性化、高品质和环保的商品,对大型传统零售企业的标准化商品和服务需求减少。而且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更加谨慎,注重性价比。

不过,美国零售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洪涛以全球性零售企业沃尔玛为例说,该公司目前整体表现强劲,营收和利润均有增长。沃尔玛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达到1693.35亿美元,同比增长4.8%,调整后经营利润同比增长7.2%至7.9亿美元。具体到中国市场,沃尔玛中国的第二财季净销售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7%。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山姆会员商店和电商业务的强劲表现。

洪涛认为,沃尔玛取得上述成绩,源于不断地调整发展战略:一是关闭了一些效益不佳的门店,2022年至今,沃尔玛关闭了近60家门店,仅2024年上半年就关闭了至少17家门店;二是继续在国际市场发挥优势,提高其竞争力;三是发展电商,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以保持竞争优势;四是不断发展新的业务。   

庄帅表示,零售企业面对困境,除了探索新业态外,与线上结合是重要方向。同时,发展自有品牌也是一条可行的转型之路。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