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令和米荒”的背后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随着2024年秋季新米陆续上市,日本超市货架上的大米终于多了起来。不过,这种近期常常脱销的产品依然会很快卖空,货架上方“一个家庭(或群体)每日限购一袋”的通知还残留了些许今年夏天“令和米荒”的阴影。在此次米荒期间,日本食品自给率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十多年来,日本的食品自给率竟一直保持在38%左右。这引发不少日本民众和学者的担忧,还有媒体此前提问:“日本能养活自己吗?”不过,也有人认为,日本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所谓“粮食危机”是日本的忧患意识教育。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垫底水平”
在日本千叶县夷隅市的一个农产品摊位上,一袋袋新米正在出售。摊位旁的信息牌上写着从8月26日到9月10日,30公斤越光米(大米的一个品种——编者注)的打折价格为1.25万日元(1万日元约合502元人民币),其正常价格为1.4万日元。日本《朝日新闻》称,这种米的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约40%。“比去年贵,但比我家附近商店的米便宜,也更美味。”来自千叶县茂原市一名70多岁男子这样说。
随着新米的上市,日本近期的米荒正在缓解,但其引发的讨论还在继续,其中一个话题便是多年维持低位的日本食品自给率。据共同网等日本媒体报道,从2016年到2023年,日本的食品自给率(按热量计算)维持在38%左右。在截至2015年的6年里,这一比例一直徘徊在39%左右。
所谓按热量计算的食品自给率,是用民众每人每日由国产食物供给的热量除以国民每人每日全部食物供给热量得出的百分比。除了按热量计算外,还有按照产值计算的食品自给率,即用食物的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国内消费总值。大部分国家都使用后一标准计算食品自给率。《日本经济新闻》称,该国2022年按热量计算的食品自给率为38%,按产值计算的自给率为58%。有意思的是,最近一直供不应求的大米,竟然是日本自给率最高的粮食品种之一,也是日本食品安全的生命线。现在,日本大米的年产量约为700万吨,自给率接近100%。
“日本按热量计算的食品自给率确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据美国“外交学者”网站2022年报道,1960年,日本的大部分国内粮食消费都能自给,大米的自给率为102%,水果和蔬菜的这一比例为100%,肉类为91%。不过近年来,日本的许多食品都依赖进口。2021年,日本的水果自给率为30%,蔬菜自给率为76%,大豆为21%,小麦为15%,牛肉在11%左右。
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食品自给率也不高。“外交学者”网站称,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18年的计算,美国(132%)、加拿大(266%)、法国(125%)等国按热量计算的食品自给率比日本高得多。
英国《金融时报》2022年的一篇报道称,日本的食品自给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垫底水平。此外,日本部分食品的进口率甚至已达到“异常扭曲”的地步,例如食用油为97%。这一年,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系生命科学研究科教授、非营利组织“农业未来网”理事长铃木宣弘在网上发文称,日本食品自给率在世界范围内也属于极低水平。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食品自给率(按热量计算)不高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日本社会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肉、蛋、鱼等多样化饮食使得粮食消费占比下降,以及东京签署《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后,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对日本造成冲击。
据《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由于国际谷物价格上涨及日元贬值等原因,日本的进口额增加,影响了食品自给率。除此之外,随着饮食西化,日本人的大米人均消费量从1962年的年均118.3公斤,持续减少到2022年的50.8公斤,大米消费量正以每年10万吨的规模减少。日本政府也因此实行减少水稻生产的政策。为了防止大米过剩导致价格下降,日本政府对从水稻转种小麦和大豆的农户进行补贴。高峰时期,日本大米的年产量曾超过1400万吨。
越来越大的风险还是危机意识宣传?
日本的低食品自给率引发该国政府以及不少民众和学者的担忧。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政府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农业年度报告称,由于气候变化、俄乌冲突导致供应链不稳以及全球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采购竞争激烈等因素,日本的粮食安全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并“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朝日新闻》称,日本政府今年5月修订了《粮食、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在其中概述了加强粮食安全和增加国内粮食生产的政策。
“这样的日本还称得上是独立的国家吗?”铃木宣弘2022年在题为《日本面临粮食危机,自给率创新低》的文章中援引古巴作家、革命家何塞·马蒂的话说,无法做到粮食自给自足的国家是“奴隶之邦”。这位学者表示,日本食品自给率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老而新的问题”。对于该国来说,在粮食危机逼近的当下,首先要做的不是提振出口,而应该是全力确保国内农业生产。
日本《读卖新闻》去年直言,粮食安全对日本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日本《每日新闻》日前报道称,该国目前正处于食品危机状态。大约从去年开始,橙子的主要原产地巴西和美国因恶劣天气影响歉收,日本现在已经不容易买到橙汁了。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各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再加上一系列地区冲突,日本难以买到的不仅局限于橙汁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日本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按照热量来计算食品自给率是为了提升国民的危机意识。此外,还有人认为,这可能与日本的粮食进口政策有关。1986年,日本在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不愿取消对他国农作物的关税,号称“绝不让一粒米进入日本”。就在第二年,日本发明了基于热量的食品自给率,目的是向世界展示日本农业的“脆弱”。
即使在近期的米荒中,政府也并非没有后手准备。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网站的信息,该国政府其实储备了大约100万吨的大米。雅虎新闻网的报道显示,在日本大米收成为零的情况下,这些大米够全日本民众吃两个月。然而,从反映大米产量的“收成指数”来看,除了1993年曾降到74之外,过去几十年间这一数值大致维持在97到103之间。加之大米品种得到改良,收成指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这一数字降到90,将储备米和收获的大米相结合,也可以确保一年内民众的消费。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者、粮食问题专家徐振伟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日本多年前就迈出海外农业开发的步伐。日本伊藤忠商事、丸红和三井物产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粮商,在东南亚、巴西、俄罗斯等都有农业开发业务,并且在美国等发达的粮食出口国也建立了粮食贸易网络和物流通道。这使得在危急时刻日本本土能够通过全球的粮食贸易网络获得供应。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俄乌冲突后日本跟随美国对俄罗斯实行了经济制裁,但日俄间的农产品贸易额不降反增。
徐振伟还表示,在进行海外农业开发时,日本会选择那些政局稳定、法律体系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日本的开发模式有别于韩国的“圈地”模式,而是采用参股并购、与当地企业合作,以及与当地农民合作的形式,将经营风险降至最低,最大程度地保障粮食供应。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刘军红则认为,如果发生大规模战争中断了粮食供应与运输,或者出现了严重自然灾害导致买不到粮食,那么日本的粮食安全就会受到冲击。《读卖新闻》也指出,日本粮食安全依赖进口。1999年出台的《食品、农业和农村基本法》很有可能是基于日本当时的经济实力而制定的,但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作物歉收现象不断增加,日本的购买力也有所下降,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的食品安全问题。铃木宣弘认为,日本“只要花钱就能从海外买到廉价食品”的假设正在崩溃。
补贴开发几十种农用机器人
日本一直在推迟实现食品自给率目标的时间。据《朝日新闻》等媒体报道,2010年,日本执政党提出到2020年要将食品自给率目标提升到50%(按热量计算)。之后,又将这一比例降到45%,将目标实现时间推迟到2025年。2020年,日本又表示希望到2030年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性非常值得怀疑。”美国“外交学者”网站此前评论称,日本不少食品的生产速度一直在下降,开发和引进新的作物品种需要时间。此外,日本还面临农业从业者和农田减少的问题。据《日本经济新闻》2022年报道,在1962年以后的60年里,日本农地减少了三成。2021年日本国内的农田面积(仅限耕地)为435万公顷,跟九州差不多大小。
根据日本政府的一份报告,2023年,日本主要从事农业的人口约为116万人,比2000年的240万人减少了一半以上,而20年后,这一数字将降到30万人左右。现在,日本只有约20%的农业从业人口年龄在60岁以下。秋田县大仙市是日本第二大稻米产地。这里至少有800公顷的水田无人耕作,这些农田本可以生产8.5万人一年的食用大米量。以前,当年长的农民退休时,其他农民会接管农田。不过,现在所有农民都在变老,维护农田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解决农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各地开始想方设法招人。在九州,出现了一些在农田做短工的人。他们大都没有务农经验,时薪根据工作内容和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大约是1000日元。当地每年吸引约4.5万短工,但是能留下来持续务农的人很少。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农业公司也在考虑引进外国劳动力。日本最初只允许外国工人全年在同一个农场工作,2019年时推出了“特定技能制度”,允许外国人在不同的农场劳动。目前,通过派遣公司到农村工作的都是有特定技能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然而,人才派遣公司的高管访问印尼后表示,借用外力并不容易。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日本一样种植稻米,但其他国家也看上了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尤其是欧洲国家提供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日本,吸引力更大。
徐振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日本想要提高食品自给率面临一定挑战,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包括国际因素,如美国始终面临粮食过剩的压力,因此华盛顿并不愿意日本提高食品自给率。不过,日本也意识到粮食作为战略物资关系国计民生,所以没有完全依赖美国,而是到全球各地进行农业开发。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积极开发新技术,利用人工智能等扩大农业生产。据英国广播公司此前报道,在劳动力和耕地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日本致力于推动农业革命。日本政府已经补贴开发几十种农用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在多种农作物从播种到丰收的各个环节为人类提供帮助。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 环球时报记者 陈子帅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