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迪庆白马野外台站 守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近日,记者一行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穿越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中麓,来到迪庆白马雪山高山冰缘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白马站”)。仰望白马雪山主峰扎拉雀尼峰,在滇西北高原的苍穹之下,雪山磅礴逶迤、群峰绵延,展现出一幅壮美的高山冰川复合立体景观。
图为白马站(昆明植物所供图)
据了解,主峰海拔5429米,周边还保留有小型现代冰川,为进入全新世以来冰川退缩的悬冰川。在立体地形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孕育形成了硬叶常绿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暖温性和寒温性灌从、亚高山和高山草甸、高山流石滩等种类丰富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类型。
图为白马站布局:基本覆盖滇西北以白马雪山为代表的典型高山生境(昆明植物所供图)
白马站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站区海拔3800-4300米,部分监测样地海拔近5000米,是云南省目前海拔最高的科学观测研究站。
为什么选择在白马雪山建站?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介绍,白马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处横断山脉中段,是“三江并流”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心脏地带,与滇西北相邻区域(例如梅里雪山,大雪山,哈巴雪山等)拥有我国距离赤道最近,面积最大的高山冰缘生境,也是云南省唯一的高山冰缘植物区系和植被获得充分发育的区域,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白马站开展研究干扰相对较少,且大部区域临近国道214线,交通相对便利,是我国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开展青藏高原极端高寒生境内植物多样性形成与进化研究的理想场所,同时也是相关研究开展最有限的地区。”他表示。
昆明植物所研究员、白马站常务副站长杨扬长期驻扎在白马站,他告诉记者,白马站以白马雪山为中心,立足于滇西北,辐射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通过长期野外定位观测,资料积累和数据集成,为云南省西北部及我国青藏高原高山冰缘特殊生境内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群落的构建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演化以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和科普示范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长期、规范的定位观测数据,科学研究资料与实验平台。
图为白马站位于海拔4800米气象观测场(昆明植物所供图)
位于海拔4300米的白马垭口营地,经过台站建设项目实施,于2021年12月建成,2022年6月投入使用,是我国罕有的高海拔极寒生境生物学/生态学野外观测站点。“白马站的建成和后期的不断修缮实现了我国生物学研究领域海拔4000米以上野外台站从无至有的转变,提升了研究所在青藏高原高山区域的科研和监测能力,并为科研人员在高海拔生境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安全和生活保障。”杨扬说。
位于海拔3800米的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地处中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2019年起依托迪庆藏族自治州政府政策支持,昆明植物所、云南省环境监测中心、云南大学先后与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共同合作,建立长期的监测平台和实验基地,开展了滇西北高山植物进化研究、基础生态学研究,逐步完善重点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图为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昆明植物所供图)
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德钦分局局长格茸吾堆告诉记者,作为白马站的大本营,曲宗贡生态定位监测站成立以来,始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核心,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前提,科学利用富集的自然景观资源,高品质深入挖掘白马雪山动植物特色资源,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保护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敢为人先的‘白马精神’,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示范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