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铁路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国瓷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24-01-19 09: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图①:河北滦州市人民医院,医生在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分析乡镇医院上传的患者影像图片。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图②:浙江绍兴诸暨市浣东街道东盛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志愿者在指导居民使用自助挂号设备。

新华社记者 徐 昱摄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名单,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医院等49个项目。这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目的是提升各区域疑难复杂和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一步。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增强欠发达地区、基层和农村的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数量、规模和布局情况如何?各地区各部门进行了哪些有益探索?今后如何更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记者近日在云南、湖北、福建等地进行了采访调研。

一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的实践——

名医做好“传帮带”

“多亏了云南阜外的大夫,手术特别成功。”回忆起7年前来云南旅游时突发的心血管疾病,79岁的尤大爷仍然心有余悸。

“当时我和老伴参观完一个景点,突然胸背部出现‘撕裂般的疼痛’,当场就晕过去了。”尤大爷说,自己在当地医院抢救后,确诊为主动脉夹层,随后被转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云南医院(以下简称云南阜外)。

那时候的云南阜外投入运营不久,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北京阜外)合作共建,是云南省唯一的一家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公立医院,并于2019年成为第一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单位。

“老人的动脉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小弯侧,几乎与左锁骨下动脉在同一平面,解剖条件比较棘手。”云南阜外血管外科主任郭媛媛说,“这样的手术难度较大,我们跟北京阜外血管外科专家讨论后,专家决定从北京飞来昆明为老人做手术。”

这次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尤大爷已能够下床活动。

郭媛媛告诉记者,在云南阜外刚成立的两年时间里,由于本地医生团队相对不够成熟,遇到难度较大的危重症,北京阜外的专家经常到云南来做手术,给大家示范。

如今,郭媛媛已顺利“出师”。同样的主动脉夹层疑难病症,郭媛媛已能担任手术主刀,成功治愈了数名患者。

云南阜外院长助理牛国栋介绍,云南阜外完整平移了北京阜外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科架构、医疗管理模式及信息系统。北京阜外长期派驻临床及行政管理相关工作人员,作为科室轮值负责人指导云南阜外团队开展日常诊疗及管理工作。目前,已有超过820名北京专家在云南轮转工作过,长期保证65余名专家在云南工作。此外,云南阜外本地招聘的医院临床及行政人员,几乎全员安排至北京阜外进行进修培训。

培训不光是技术的交流,同时也是阜外文化的传播。“在阜外,我们遵循生命至上。我们教给年轻医生,只会做手术的医生只能称之为技术匠,不能称为好医生。知识会过时,但对患者认真严谨的态度和为患者服务的精神不会过时,达到这两个要求才称得上是好医生。”牛国栋说。

作为一名年轻的科室主任,郭媛媛坦言自己的成长,受益于北京阜外对年轻医生的培养机制。“在我培养期内,专家有时担任我的手术第一助理,在一旁指导。”

在云南阜外,许多像郭媛媛这样的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一批高级医疗技术推广普及:2023年,三四级手术占比达95.47%,冠状动脉手术62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772例……

“未来,云南阜外和北京阜外将通过与更多高校搭建平台展开合作,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展开科研教学,完善人才服务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和吸引能力。同时增强人才输出‘造血’能力,带动省内各级医院的临床诊疗水平共同进步,落实好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国家政策。”牛国栋说。

新闻背景

目前,我国已确定五批共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覆盖所有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以来,有1400余项诊疗技术平移至输入省份,填补了300多项省域医疗技术空白,相关省份跨省就医人数明显下降。借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经验,各省份也在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支持各地建设120个左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一个城市医联体的探索——

专家问诊进社区

“要多吃一些粗粮,少吃重油重盐的食物,慎吃海鲜。”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诊室内,来自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操基清正在问诊,开具处方的同时,不忘叮嘱患者健康饮食。

62岁的患者王建平连连点头。因为患有高血压、偏头痛、糖尿病等慢性病,王建平需要定期做检查。“之前我都是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现在习惯到这里来。主要是方便,家门口就能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号’。”王建平说,有了专家问诊和指导,自己的基础病得到稳定控制,一些症状减轻了不少。

2017年开始,武汉市中心医院与江岸区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每周,武汉市中心医院都会派出不同科室的5名医生定期到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天。

“我们不仅负责问诊,也要带一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分享一些看病的经验。”操基清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会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武汉市中心医院跟岗学习,通过双向互动,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

为了让医联体的建设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武汉市中心医院还派了一名管理人员常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地点就在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与中心医院对接,让医联体内的资源能够交流畅通。”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朱江说。

近年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将越来越多的医疗资源下沉到医联体单位,目前已形成覆盖38家医疗机构的不同类别医联体。其中,武汉市中心医院首创的智慧化全程血糖管理模式,联合20余家医联体单位开展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惠及20余万居民,让区域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一体化。

为了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武汉市中心医院与劳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打通信息壁垒,成立“联合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登录武汉市中心医院“云门诊”系统,就可以给患者开检查单。

“只要是武汉市中心医院能做的检查,比如CT、DR(数字X线)、B超、心电图等,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样能做。并且患者的信息会即时传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由医生给出诊断结果和就诊建议。”朱江介绍,当患者的身体指标出现异常,例如血糖数据过高,系统还会自动报警,医院也会立即安排相关的医生进行远程诊疗或者问诊指导。而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可以随时转诊到武汉市中心医院。

“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社区中心医院成立一些老年病的专科诊室。基于智慧全程血糖管理中心和分中心建设,完善区域糖尿病防治网络体系建设,实现医院与医联体单位信息互通,开展糖尿病患者协同规范化管理,也能远程指导基层糖尿病规范化诊疗。”朱江说。此外,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武汉市中心医院进一步探索联合基层医联体单位,共同提升院外随访管理延伸服务,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新闻背景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从2019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在118个城市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

一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

群众在家有“医”靠

“老王,是不是又忘了来复诊开药啦!自己的健康可不能忽视啊。”上午,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正在家里休息的高桥村村民王辉煌赶紧接了起来,电话那头是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高桥分院副院长张纯棉。

“哎呀,瞧我这记性!马上就到,您稍等一会儿。”从门厅里推出电动车,揣上医保卡,王辉煌赶往高桥分院。不到10分钟,王辉煌坐到了门诊室中,张纯棉已在这里等候。问近况、观气色、测血糖,张纯棉说:“血糖控制得不错,这是这个月的药,还得继续吃,记得每月初来复查!”这让已患5年糖尿病的王辉煌心里更踏实了。

“现在乡镇卫生院的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看病更方便了!”王辉煌快人快语,道出了沙县区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突出成效。2017年,原沙县医院和沙县中医院合并成沙县总医院(现沙县区总医院)。目前,沙县区总医院下辖12个分院(乡镇卫生院)、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2个村卫生所,组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承担全区26万人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等职责。

“总医院成立以后,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的帮助下成立了肿瘤科,规范提升了医务能力,同时下派医务人员支援乡镇分院建设,分院力量得到极大加强。”沙县区总医院院长谢显金介绍。张纯棉告诉记者,在高桥分院,能诊治的疾病种类已经从53种升至80多种,实现了一般的病种就近治疗,患者不必再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就诊。

“要不是5年前的医生下乡,自己的毛病压根就不能尽早发现。”王辉煌回忆,2019年夏,高桥分院医务人员下乡巡诊,自己异常的血糖指标引起了医务人员的重视。

县域医共体搭建以后,沙县区总医院成立了健康管理部,明确了“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思路。比如,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方面不断探索,成立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四大管理中心,建立总院和基层分院协作分工机制,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王辉煌就被纳入高桥分院的健康管理名单中。他拿出结算单,“每月一次的复诊开药,除去医保支付部分,单次开药费用个人负担也不重。”

在高桥分院小楼一层,新开的中医馆人头攒动,针灸、中药代煎等各项业务进行得有条不紊。“家门口有了中医保健,放心也省心!”60多岁的陈阿兰刚刚做完治疗。

离高桥镇15公里的夏茂镇,夏茂分院副院长邓盛炳介绍,新建成的血透中心去年8月正式开科,周边10多名肾病患者再也不用一周三次奔波到区里透析。“除此以外,我们在2020年就建立了胸痛中心,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处置了8名胸痛患者。”邓盛炳说。

“自2017年县域医共体建立以来,沙县区累计将13个医疗卫生重大项目纳入区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计投入2.38亿元、引进17位专业技术人才和108位定向培养人才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基本实现群众在家有‘医’靠。”沙县区卫健局局长许法水表示。

新闻背景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建设,我国已建成县域医共体超4000个,在800多个县级行政区试点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19 版)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