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促发展,共建数字“一带一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应运而生。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大范围深层次的数字经济革命,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数字丝绸之路”的提出是数字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结合,是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转型。
广泛的内涵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数字经济是指以数据资源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副院长刘倩表示,自1996年美国IT咨询专家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时代》中提出数字经济概念以来,国内外对于数字经济的争论一直不断。学术界、政府部门、商业界对于数字经济都有不同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在成都第三届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上表示:“把数字经济窄化为互联网经济,将数字经济等同于虚拟经济,这是误区。”数字经济的范围已经越来越宽泛,凡是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都可以纳入其范畴。
虽然人们对数字经济的内涵存在不同见解,但涉及的主要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具体的方向。刘倩向记者解释,数字经济涉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兴技术。数字产业化主要指的是在数字技术不断创新释放数据价值的过程中形成数字产业并不断实现和扩大市场应用的过程。产业数字化则表示数字技术在已有产品和服务中进行应用,将数据作为新的要素加入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数字经济并不是独立于传统产业而存在,它更加强调的是融合与共赢,在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中实现价值增量。刘倩表示,数字经济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发展将加速新型经济范式的构建,改变实体经济结构和提升生产效率。
当前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数字转型计划或数字化行动方案,加快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在5G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数字政府建设和制造业数字化等方面逐步走向全球领先地位。
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在近日举行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数字经济作为本次会议三大高级别论坛的主题之一,引起广泛关注,与会嘉宾对于深化数字经济合作达成一致。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现场。新华社记者 吕帅 摄
刘倩表示,依托数据和信息在网络世界的流动,数字“一带一路”有助于克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差异,成为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直接关系到世界经济未来走向和格局。
发挥互补优势
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巨大改变,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且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打破了时空限制、延伸了产业链条,也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化成为各国把握机会的战略选择。
尤其是在疫情发生之后,数字联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刘倩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黑天鹅”事件,但客观上为全球的数字经济发展踩下“油门”。
根据Google、Temasek、Bain analysis发布的《e-Conomy SEA(2022)》,过去三年,东南亚新增互联网用户1亿人,2022年东南亚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亿,数字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940亿美元,较2019年增长90%,同比增长20%,并且有望在2025年突破3300亿美元。
刘倩表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字经济体量较小,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但数字经济增长较快,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基于各自的资源技术以及市场优势,不断加速数字发展战略对接,营造开放包容的数字经济合作环境,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2020年是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中国和东盟联合发表了《中国—东盟关于建立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的倡议》。《东盟数字总体规划2025》提出将东盟建设成一个由安全和变革性的数字服务、技术和生态系统所驱动的领先数字社区和经济体。
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已建成3条国际通信海缆、12条跨境国际陆路通信光缆、13个重要通信节点。中国—东盟信息港项目自2015年启动以来得到了东盟各国的广泛支持。其中中国—东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南宁)中心成为推动东盟北斗系统发展和深化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促使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推动中国与东盟之间开展联通与合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表示。他也介绍了中国协助泰国打造5G智能示范工厂,在马来西亚建立了首座人工智能产业园,在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设立了海外云计算中心,中国与东盟持续加强在电子商务、5G网络、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合作。
△2016年正式交付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项目是中国首个整星出口并参与地面运营的项目。新华社记者 刘艾伦 摄
电子商务是东盟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刘倩表示,疫情加速了东盟各国数字化转型,中国与东盟的跨境电商贸易也在快速发展。
据刘倩介绍,不少国家都推出了促进数字转型的政策。越南政府计划在2025年实现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并且每个行业、领域的数字化比重至少达10%。文莱和菲律宾的政府机构设立了在线平台,帮助当地企业和农民在线上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泰国2016年就开启了为期20年的“数字泰国”发展计划——“泰国4.0”战略,计划将泰国打造成为亚太地区的尖端数字枢纽。
在企业层面,京东、腾讯、蚂蚁金服、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企业已经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商、电子支付、游戏等数字行业扎下了根。
王志民表示,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在数字领域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优势互补,潜力巨大,深化数字经济合作有助于双方实现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数字鸿沟”挑战犹存
数字经济时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呈现不平衡性,不同国家地区的数字技术水平不同,发展潜力各异,“数字鸿沟”被进一步凸现出来。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发达国家数字经济规模24.4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74.7%,是发展中国家的3倍。2020年东盟数据中心数量超过295个,但其中70%集中于新加坡、印尼和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国家仅有零星数量。
不仅是国家与地区之间,行业与企业之间的“鸿沟”也仍然存在。刘倩表示中小微企业是东盟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为东盟贡献了50%以上的GDP,并创造了83%以上的就业岗位。虽然有75%的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是一个发展机遇,但实际上只有16%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中使用了数字工具。
京东方智慧物联的销售人员蔡某告诉记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高,不同行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大,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大型企业手中,小微企业“有心无力”。
△在长城汽车重庆永川生产基地焊装车间,智能化焊接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东盟秘书长高金洪在第23届东盟经济共同体理事会上呼吁地区国家积极支持、创造更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并鼓励私营部门与政府合作,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提升中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刘倩也建议,中国应根据东盟国家处在数字转型的不同阶段,采取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合作策略。比如对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数字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重点协助它们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对于有一定数字基础的国家,重点在于加强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各领域的合作。
同时刘倩建议应加强政策沟通与机制对接,推进政府间、行业间、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等国际化平台的作用。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等10余个国家共同发布《“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提出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20项共识。中外企业和组织签署了12项合作协议。
老挝技术与通信部部长波万坎认为,共建国家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开展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政策沟通与合作,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表示,包括“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推进经济多元化,而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独特机遇,培育新的产业和市场,促进创新和创业。“让我们一同努力抓住机遇,拥抱数字革命,并为一个新的增长时代打下坚实基础。”(来源:中国东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