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聚焦海洋合作,共筑蓝色家园
刘兰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海洋合作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此次海洋合作专题论坛以“共促蓝色合作 共奏丝路海韵”为主题。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合作的高度重视。
重任千钧,全球海洋面临多重挑战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面积,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和资源需求的增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
一是过度捕捞。海洋资源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和生计基础,特别是在沿海地区。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报道,过度捕捞已成为威胁海洋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最显著因素。过度捕捞一方面导致了海洋物种数量的减少,许多商业鱼类资源正面临着枯竭的风险,另一方面导致了食物链的断裂,使一些物种灭绝,甚至可能使整个生态系统崩溃。
二是海洋污染。塑料、原油、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每年数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随着这些塑料垃圾的扩散,目前,全球海洋已经出现五大恐怖的“垃圾带”。大量研究表明,微塑料会随着洋流被冲到世界各处。而微塑料被浮游动物摄入后,会在较大的海洋动物体内积聚。此外,石油泄漏、重金属污染等也对海洋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日本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海,让海洋环境治理旧忧未解又添新愁。
三是气候变化。海洋作为地球表面的最大碳汇之一,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力。然而,正是生活中过度的碳排放和全球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海洋增温和酸化将会更严重,对珊瑚礁、海洋食物链、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给低洼的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海岸侵蚀和洪水风险。
海洋是一个全球性的共享资源,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保护。共同享有海洋资源、共同发展海洋经济、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
征程万里,共筑蓝色家园
此次论坛上,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呼吁各方采取一致行动,基于开放共赢、绿色有序、创新驱动、对话协商等海洋合作理念,共同保护和科学利用海洋,共享蓝色成果,共建蓝色家园。
首先,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所秉持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相契合,是中国为世界范围内蓝色经济发展提供的优质公共产品。中国将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为指引,与各方携手并进,健全对话合作机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深化海洋产业科技合作,积极发挥蓝色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与绿色增长中的作用。
其次,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深化海洋科学技术与合作,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十年”行动,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平台,通过国际合作,共享信息、制定共同行动计划和政策,共同应对过度捕捞、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中国实施可持续的渔业管理政策,通过设定合理的捕捞限额、保护关键栖息地、实施渔业法规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积极探索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生态的预警能力,加强海岸线修复,开展海洋生态保育,打造更加绿色环保的海洋生态环境。
再次,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不断扩大“蓝色朋友圈”。以“蓝色伙伴关系”为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细胞,与尽可能多的国家打造全方位、多层次、最广泛的“蓝色伙伴关系”,务实推进海洋合作。10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努力,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洋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海底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海上互联互通水平,推动全球范围内形成高水平、深层次的海洋合作,惠及共建国家,彰显了人类社会对海洋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
编审:唐华 高霈宁 张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