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发展要闻>

五组数据看“中国饭碗”之稳

2023-09-14 10:3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播种面积等主要指标均有提升——

五组数据看“中国饭碗”之稳

极端气候干扰全球农业生产、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产量受到影响、印度等国限制大米出口……近期,关于粮食安全的担心在全球蔓延。

中国如何保障粮食安全?9月5日,国务院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外发布。这份关于“中国饭碗”的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粮食生产消费数据,给百姓送去“定心丸”。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

■202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如何,产出是直接的衡量指标。

先来看第一组数据——报告显示,中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2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粮食单产每亩386.8公斤,较5年前分别提升了498亿斤、13公斤。

“这组数据传递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产能跃升,另一个是高位增产。”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慧表示,从生产能力看,中国粮食产量2012年达到1.2万亿斤以上,2015年迈上1.3万亿斤新台阶,并一直保持着稳定表现,这增强了中国粮食生产在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的底气。从具体产量看,中国粮食产量近年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的13731亿斤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前期多年增产、起点较高情况下实现这一产量增长并非易事,更凸显了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成效。

对于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农民有着直观感受。“早些年一亩地每年能打1000来斤粮食已经很了不得,现在俺们这里年亩产多超过2000斤,去年不少地块一茬小麦加一茬玉米亩产已经达到3000斤以上,这让俺们看到了种粮的奔头。”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粮农魏德东说。

曹慧分析,近年不少地方在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加快提升粮食单产水平,这为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报告,粮食单产5年来增长了约3.5%,其中三大口粮中小麦、玉米单产水平提升明显,二者较5年前每亩分别提升24.8公斤、21.7公斤,增幅达到6.8%、5.3%。

人均指标是另一重要参考。

来看第二组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6.1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曹慧表示,评价一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是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始终保持在这一水平之上,而且持续增长,2012年超过450公斤、2013年超460公斤、2015年超470公斤、2021年超480公斤,10年增幅达到7.5%左右。“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自身粮食安全有保障,更为稳定全球粮食市场和食物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曹慧说。

夯实“地”与“技”

■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了515万亩

■到2022年底,中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7年的52.5%提升到2022年的62.4%

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升的背后,“地”是关键因素。

再看第三组数据——报告指出,全国耕地总量持续下降态势得到初步遏制,2021和2022年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较5年前增加了515万亩。

2021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介绍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国土地利用状况,其中全国耕地地类10年间减少了1.13亿亩。“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面对耕地总量的明显下降,中国及时出台政策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强化耕地保护督察执法,近两年耕地保护效果逐步显现。”曹慧说。

耕地有了,如何稳住粮食播种面积?报告指出,近年来,中国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春耕等农业生产关键时期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专项用于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粮食主产区826个产粮大县全覆盖……专家认为,正是政策保障的不断完善,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推动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要量的增长,更要质的提升。

第四组数据很有说服力——根据报告,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到2022年底,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相较于传统农田,高标准农田具有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优势。有关统计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比一般农田的亩产提升10%至20%,机械化水平高15至20个百分点,节水20%至30%,节电30%以上,节肥13%;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率,平均每亩节本增效约500元。曹慧表示,当前,中国高标准农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2%,这已经可以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随着未来面积进一步扩大,中国粮食生产将会有更坚实的基础。

既藏粮于地,也藏粮于技。

看第五组数据——报告显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7年的52.5%、95%、67.2%提升到2022年的62.4%、96%、73%。

“总体判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迈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农业现代化根本出路在科技,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工作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加力。农业农村部将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农业科技成果系统集成,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8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今年已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

■全国秋粮面积约13.1亿亩,稳中有增,目前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报告指出,当前,乌克兰危机推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妥善应对。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粮食需求仍将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曹慧说,此外,中国农业资源禀赋欠佳,人均耕地占有量和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机研发及应用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耕地使用细碎化的情况尚未根本改变,这些制约因素使得粮食产能在1.3万亿斤高平台上往上走的难度增大。

曹慧认为,在全球极端天气多发的大背景下,农业灾害风险明显加大。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层层压实生产责任,强化政策支持、技术指导,力争“龙口夺粮”“虫口夺粮”,今年已实现夏粮丰收、早稻增产。

白露节气已过,各地秋粮陆续进入收获期。据介绍,今年我国秋粮面积预计达13.1亿亩,比去年稳中有增,目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有希望。

从长远看,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仍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此次报告明确提出,将从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大力落实藏粮于地、积极推进藏粮于技、加大农业保护支持力度、切实提升粮食调控能力、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和流通体系、不断提高多元食物供给能力、深入开展粮食节约减损行动等8方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围绕这些部署和安排,多个部委近期密集发声。

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近两年,全国耕地总量持续减少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自然资源部将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采取过硬实招,切实守牢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要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进一步强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利部将采取积极措施,完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进一步发展灌溉面积,做好水旱灾害防御。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支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两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同时加快发展代耕代种、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多措并举降成本、提效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制度化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努力让主产区重农抓粮不吃亏。(记者 邱海峰)

【责任编辑:杨霄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