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LANGUAGES

新闻

新闻直播 要闻 国际 军事 社会 政协 政务 图片 视频

财经

财经 金融 证券 汽车 科技 消费 能源 地产 农业

观点

观点 理论 智库 中国3分钟 中国访谈 中国网评 中国关键词

文化

文化 文创 艺术 时尚 旅游 悦读 民藏 中医 中网艺云

国情

国情 助残 一带一路 海洋 草原 黄河 运河 湾区 联盟 心理 老年

首页> 中国发展门户网> 本网独家>

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开幕 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2023-09-04 16:09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 9月4日,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主题为“数字技术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 。

据悉,“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Digital Belt and Road Program,简称DBAR)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于2016年正式启动。2023年是DBAR实施阶段的关键年,也恰逢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30年议程)中期评估年。本次会议旨在促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评估与示范,建立地球大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跨学科领域的地球大数据应用研究,并为科学家和决策者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2030年议程的实施。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致辞,强调了科技创新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促进“一带一路”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发表视频致辞,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目标,DBAR所开展的工作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发表视频致辞,充分肯定了DBAR在推动数据共享方面做出的成果,包括运用地球大数据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应对“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意义重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发表视频讲话,重点指出DBAR作为开放性的国际科学计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1月提出的“开放科学”概念不谋而合,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副部长何巍致辞,指出DBAR在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卓越潜力,通过建立广泛的国际网络,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科技支撑。

非洲环境遥感学会主席卡马尔·拉巴希视频致辞,感谢DBAR为非洲可持续发展环境指标做出的贡献,同时指出DBAR作为开放型国际科学计划,其共享数据为非洲地理信息的发展树立标杆。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代表王颖思致辞,高度认可了地球大数据与数字技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DBAR是科技领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示范项目。

巴基斯坦地理学会主席阿塔·拉曼致辞,讲述了中巴通过DBAR在地球大数据方面开展的合作,表示DBAR所推广的地球大数据科学方法对“一带一路”的资源环境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并已在巴基斯坦取得进展。

图为DBAR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

DBAR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华东在开幕式上介绍了DBAR实施7年以来取得的系列成果。他指出,DBAR重点关注地球大数据的方法与技术创新,以分享数据、技术和知识,实现大数据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服务为目标,以地球大数据为重要手段,围绕农业与粮食安全、气候与环境、灾害风险、自然与文化遗产、城市与基础设施、水资源与水安全、海岸带与海洋、高山与极地寒区等8大领域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开展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一系列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方案和科学循证政策等全球公共产品,为“一带一路”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撑。DBAR也获得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广泛认可与支持,目前成员已由最初的26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发展至59个,并建成了包括9个国际科学工作组和9个国际卓越中心的国际性网络和多元化的伙伴关系。

郭华东强调,在新的历史阶段,DBAR将持续开展可持续发展科学方法和数字技术研究,不断探索科技合作新模式,促进数字技术在“一带一路”的推广应用。

图为《地球大数据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

此外,《地球大数据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开幕式上发布。该报告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展示了DBAR在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了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了新兴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了良好借鉴。同时,报告指出目前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强调只有通过多尺度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应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方法研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知识、技术的全面共享。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教授麦西姆·梅恩迪以《DBAR地球大数据数字化合作战略》为题,指出目前DBAR进入到第三个发展阶段,需要促进数字化合作从而有效地展开全球伙伴关系。

四川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院长柯瑞卿·卡隆基教授以《“一带一路”倡议中灾害风险响应的国际合作机遇与挑战》为题作特邀报告,概述迄今为止在各种合作模式方面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科技界、国际组织、专业协会、国家和地方政府、民间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参与的国际模式,为加强减少和应对灾害风险的国际合作提出建议。

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托斯登·耶里尼克作《利用数字化转型:数字“一带一路”倡议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潜力》报告,深入探讨中国数字“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在弥合数字鸿沟、确保数字主权和促进多边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从《丝绸之路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出发,以“一带一路”区域的灾情为核心,阐述全球、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灾害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减少灾害风险的前沿技术,包括灾害模拟、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案例分析。

本次会议由“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办,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承办。会议为期3天,设置13个平行分会,并将发布《数字丝路北京宣言》。来自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加纳、赞比亚、尼日利亚、突尼斯、肯尼亚、德国、意大利等20余个国家约250名专家参会。

【责任编辑:刘梦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