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习近平到南京考察,释放三大信号
周跃辉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7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先后来到苏州、南京等地,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历史文化街区、科学实验室等进行调研。此次考察,释放出三大信号,对于更好谋划发展思路、部署经济工作、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单独列出,其根本指向就是要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事实上,大国之间的博弈,最终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习近平经济思想特别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这次在南京考察了紫金山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打造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紫金山实验室面向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引领全球信息科技发展方向、解决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为使命,通过聚集全球高端人才,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力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促进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落地。
紫金山实验室正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其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要促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真正推动中国的高科技立于世界之巅。这始终是习近平关注的重大问题。
毋庸置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习近平在南京还考察了能源互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察看企业自主可控技术产品展示,了解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电网安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等情况。
这体现出习近平对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亦强调:“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不可否认,大国之间的竞争,除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博弈之外,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最核心体现。
历史证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自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能源保障和安全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亦将能源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中。这足见能源保障和安全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在南京考察了能源互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就释放了这一鲜明信号。
近年来,全球主要能源价格高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了全球市场的动荡,叠加经济复苏带来能源需求增长,极端天气等因素导致可再生能源出现波动的可能性加大,不稳定、不确定和难预料的因素不断冲击着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在这一背景下,确保能源安全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首要任务。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2022年,四川等地因为降水量等原因,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为能源保障和安全敲响了警钟。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能源还需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极端天气对能源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凸显,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多重压力。
因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早日实现,就必须把保障能源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强调,能源和电力部门尤其是央企要全力做好能源电力保供工作,确保经济社会运转不受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