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医疗消费呈现四特点 赵白鸽建言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2 14:44:4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殷晓霞  |  责任编辑:殷晓霞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殷晓霞)“作为2023年消博会的重要配套活动,‘全球医疗消费论坛’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医健旅领域高品质消费的主要平台。”4月1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2023年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全球医疗消费论坛”上表示。


赵白鸽指出,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健康已成为新世纪人们生活的基本目标。健康产业贯穿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产业规模达10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超8%,2030年有望超16万亿元,其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特色显著。

她表示,2016年以来,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大健康产业顺应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趋势,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金额最高集中在2021年,达6846亿元;投融资数量最多在2019年,达2044起。消费医疗、健康检测、特医食品、营养补剂、功能饮品等众多新赛道创业、投资火热进行,涌现出一批独角兽、平台型企业。”

总体来看,赵白鸽认为全球医疗消费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从发展前景看,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说明增长空间较大。

二是从宏观政策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人民健康提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大力推动发展。与此同时,对产业相关的风险也将继续加强监管,推动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从产业发展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多个大健康产业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大数据、疾病快速诊断、远程医疗、识别诊断、药物研发、康复治疗等,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诊疗水平,改善就医体验,拓展大健康产业的服务疆域,降低了服务成本。

四是从消费趋势看,消费群体年轻化,从“银发一族”逐渐往“年轻一代”扩散,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今天,年轻人对健康领域的关注呈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消费进程前置化,从治疗向预防前移,调节身体机能、获得均衡营养、消除疲劳和亚健康,成为医疗消费新追求;消费场景线上化,在线问诊、在线推广、在线服务成为主要的购买途径;医疗器械家居化,家庭以及个人消费者逐渐成为医疗器械的消费终端,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计等检测监测类仪器是最常见的家庭医疗器械,保健理疗类器械也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为推动医疗消费高质量发展,赵白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继续大力推动构建现代化健康产业体系。加快医疗核心技术突破,提升健康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水平,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深度,推动医疗消费产品、服务、场景、体验的持续升级。

二是大力推动产业城市与医疗消费的深度结合。充分发挥海南自贸港、粤澳深合区等区域的创新优势,大力开展医疗消费改革开放创新先行先试,发展医疗旅游,培育产业发展增长极。

三是发掘和培育创新技术与先进企业。发挥企业在行业实践、技术突破、模式创新等方面的能动性,推动医疗消费领域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发展。

四是继续加强国际标准对接、顶层规划设计。完善医疗消费产业规划、政策配套、标准制定,优化监管流程与范畴,创设更有利于国际合作、国内创新的产业土壤。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协定等机制,加大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企业“请进来”“走出去”。

赵白鸽介绍,蓝迪国际智库作为新型应用型平台型智库,持续关注人民健康、绿色发展等国家重大研究课题,平台上汇聚了一批大健康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以及持续“发掘-培育-推介”第四次产业革命中涌现出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大健康创新技术及代表企业。同时,平台与产业园区、地方城市紧密联系,推动大健康新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推广应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