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零碳校园指南发布 建议多种方式减少碳排放

发布时间:2023-03-03 16:15:2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殷晓霞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1日,《零碳未来青少年校园/社区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北京发布,是在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零碳未来项目组指导下的关注少年儿童双碳教育的公益项目。

《指南》中首先制定校园和社区碳排放源核算流程。碳排放核算是实现零碳校园的第一步。《指南》将校园或者社区的碳排放源分为实体、产品和活动三类。实体类包括各种用途建筑物、服务点和停车位等物理实体。产品包括日常使用的水、电、燃料、纸张、塑料、垃圾。活动包括服务、快递、出行、会议、回收等。同时依据碳核查的原则,识别各种实体类型的碳排放边界和碳排放源,如实体的排放计算包含了建筑产生的照明、加热、制冷、交通、食堂餐饮、供水和废弃物,以及实验室的排放。产品类特别包括塑料包装和纸的排放。

《指南》认为,在开展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碳减排和碳汇核算管理流程。碳减排流程需要更多制度性的校园和社区的文化建设与管理机制,以保证行动的有效性,并能与教育文化体系融为一体。《指南》建议依照减量、替代、循环再生等原则,总碳减排量由改变能源替代、减少塑料包装和纸、避免废弃物处置的减排量等不同方式组成。

《指南》还特别对于消费端行为减排的量化给出核算方式。个人绿色行为减排量核算主要依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再生(Recycle), 此外还有替代(Replace)、共享(Share)、再制造(Re-manufacture)和租赁(Rent)等模式。

《指南》还为使用者设计了教学课程,采用思维设计原理,让学生更能结合不同主题开展活动。

《指南》编制主要专家蒋南青博士表示,“《指南》既有碳的专业性,也融入教育元素。《指南》特别针对中小学生,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在运营和行为方面,而这些属于企业或项目碳核算范围之外的减排核算,目前还很缺乏专业研究,本工作做出创新是第一步。”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靳敏教授指出,“工业端有了碳核算体系,而对于消费端还刚开始。《指南》对于零碳校园的落地做了更多标准化的依据,发挥学生的创新力,可以探索更多的玩法让零碳校园变得更加时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