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释放重农强农信号

发布时间:2023-02-23 10:41: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薛博  |  责任编辑:刘梦雅

薛博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二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再次向全社会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锚定目标,充分认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大意义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强国复兴战略大局全局,系统阐释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作出的战略部署,指明了强国复兴全局大局中“三农”工作的历史坐标和奋进方向。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这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也鲜明指出了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要求。必须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全面进步。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农业是基础、是支撑,其体现了强国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成色。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另外,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今后农产品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

中国农业生产基础不牢、大而不强、多而不优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

高屋建瓴,抓紧抓好今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

文件结合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突出工作部署指导性、政策举措针对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抓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好粮食生产;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当前中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实现稳产增产的压力在一定时期内依然存在。要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确保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大协调力度,汇聚资源,形成共同抓“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地方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推动,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各地实际,避免“一刀切”,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按农业农村发展规律办事,尊重农民首创精神,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因地制宜,精准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要求

文件聚焦乡村振兴主题,注重长短结合,突出“短实新”特点,着眼长远,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这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要注重方式方法,把握好时度效。

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目标、过程方面都是一致的,可以说一脉相承。当前建设农业强国的重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保持重心不变、主题不换、频道不调。衔接好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既要注重创新、整体谋划、系统安排,又要尊重现实、保持衔接,确保扎实有力推进。工作着力点应该落到解决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上,落到具体民生实事上,让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改革,科学谋划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法宝。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农村改革,要继续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主线,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试点先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确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结合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探索解决碎片化问题。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聚焦保障居住、管住乱建、盘活闲置,在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加强规范管理,探索完善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权利内容及其配置的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建立兼顾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有效调节机制。

顺应趋势,打破界限,深度挖潜,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县域是城和乡的结合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在扩大国内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空间。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到县城就业创业落户发展趋势,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建设,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逐步在县域打破城乡界限,把县域打造成连接工农、融合城乡的重要纽带。

把握规律,巩固成果,拓展路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既要理解内涵,推动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又要探索多样化发展途径,推行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种模式,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和服务带动能力,还要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充分保障集体成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经营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