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共享发展——消除贫困与可持续乡村振兴”,与会嘉宾开展政策对话和实践经验分享,旨在分享减贫与发展领域的政策与实践,加强全球减贫与发展领域的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世界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在致辞中表示,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已成为中国和联合国粮农三机构及其他国内外机构交流减贫经验的机制化平台,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积极力量。希望参与研讨会各机构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以研讨会这一平台为纽带,加强日常沟通,及时共享减贫研究成果,共同推介全球减贫优秀典型案例。在案例分享、知识产品开发、人员交流等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在共建共享中不断提升影响力。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南南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线上致辞。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南南与三方合作司司长叶安平线上致辞指出,农业粮食部门仍然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获得粮食、收入和就业的主要来源。他介绍,近期,在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框架的大力支持下,粮农组织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 12 个成员国启动了一个新的南南合作项目,以支持上述国家应对和恢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区域农业粮食体系。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司高级司长斯坦莱克·萨姆坎戈视频致辞。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司高级司长斯坦莱克·萨姆坎戈在视频致辞中强调了粮食安全与减贫之间重要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世界粮食计划署致力于消除饥饿,并与各国政府在减贫和粮食安全等层面开展合作。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各国探索如何实现可持续减贫提供了重要方案。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粮食计划署将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努力,支持各国提升农业韧性、提高生产力、链接市场并推动小农可持续发展,以满足最弱势群体的需求。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国际农发基金总裁特别顾问王玮线上致辞。
国际农发基金总裁特别顾问王玮线上致辞表示,在讨论消除贫困途径时,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最弱势群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抵御灾害等不可抗力的能力。只有提高弱势群体的生产和抵抗能力,当下一次危机来袭时,才能准备得更充分。结束贫困和饥饿的恶性循环需要所有发展伙伴的长期承诺和联合行动。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代表发布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104个获奖案例名单并颁奖。
会上还发布了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104个获奖案例名单并颁奖,启动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助力全球贫困治理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征集活动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发起。三次活动共收集到减贫案例1831篇,第三届征集到517篇。其中200余篇国际投稿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以及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非洲经济研究转型中心等研究机构,扶贫项目的所在地域涉及50多个国家。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第四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启动。征集活动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发起。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副主任谭卫平发布《国际减贫年度报告2022》。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全球减贫案例集2022》发布。
11月11日,2022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举行。图为研讨会现场。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联合主办。来自中外政府部门、国际机构、社会组织、科研院所和媒体的100余位代表参加线上线下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