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全面振兴”专家座谈会在海口举行

发布时间:2022-11-02 16:55:4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振红  |  责任编辑:刘梦雅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振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同时也指出,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东北全面振兴”专家座谈会于10月30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开幕式暨第一单元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主持,第二单元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主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夏德仁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对外开放红利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国家从2003年开始启动东北振兴战略,二十年来的振兴历程,对外开放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新突破”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其中一项重点。要用高水平对外开放激活东北经济,更大规模地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东北的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夏德仁指出,要在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中赢得东北振兴的新机遇。当前的对外开放面临国际形势十分复杂,中国应更加主动地对外开放,更加积极的参与全球化。从策略上看,中国对外开放重点可侧重东南亚(RECP)、东北亚和欧洲三个方面,其中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合作是一个重点。为此建议,深耕对日韩合作,加强对俄蒙合作,加强与德国的产业合作,畅通海铁联运,打造东北亚经济走廊,进一步推进东北经济的一体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讨论东北振兴问题要把握全局性,要在新背景、新形势变化下研究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需要新思路。这就需要跳出东北看东北,跳出短期看中长期,跳出经济看全面发展。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新思路,一是要统筹安全与发展,这是国家战略,二是统筹东北经济一体化与东北亚合作。

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欧渤芊指出,在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面前,中日韩合作显示出很强的韧性。RCEP生效以后,东北地区除了如何充分利用好协议中关于关税减让条款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条款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如何最大化地利用原产地区域积累规则条款和金融服务条款以便增加域内生产、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带动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机遇和平台,深度参与东北亚地区和中日韩合作,会对东北振兴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指出,东北亚合作主要还是中日韩的经济合作,中日韩的合作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基于开放政策下,通过市场作用的合作,主要是企业层面;二是基于三国政府合作机制下的合作。但是这两个层次的中日韩合作都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三国的优势互补性在发生大的变化,结构性发生了变化。为此,一方面,可以在RCEP下来构建以东亚为大平台的新市场空间,加强中日韩企业层面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市场支撑;一方面,需要利用一切可能性重新启动中日韩政府间对话合作机制,克服认知分歧。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吉野直行指出,投资对经济增长非常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能够推动经济。此外,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能够为未来市场提供人力资本。中专教育能为市场提供一些有基本技能的蓝领工作者,大学则能提供更高技能的员工。

韩国产业经济与贸易研究院原院长金道薰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的产业链也出现了一些断层。应对供应链的危机,一是需要考虑更少的专业化、更多的投资组合;二是努力降低贸易壁垒,开展更多的合作;三是在东北亚地区,需要推进CPTPP合作。

韩国中央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生院特聘教授安忠荣指出,RCEP机构性建设和设计,是“WTO+”的模式,对于中日韩区域的发展非常重要。要把RCEP提升到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框架当中,实现更大领域的东北亚发展。中日韩三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启和挖掘潜在的合作领域,取得全新突破,最终实现RCEP与CPTPP的一体化,推动区域融合发展和一体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原部长赵晋平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各国高度关注产业链、供应链重组问题。中日韩三国在长期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过程中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下一步要巩固和继续提升涉及到中日韩三方的产业链供应链,为三国经济稳定甚至全球经济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推动东北振兴,一是读懂RCEP协定,落实RCEP的重要措施,发展外向型经济;二是要适应未来更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开展压力测试;三是要打造营商环境;四是发展民营企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东北亚经济合作面临的新形势,一是地缘政治冲突成为影响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二是RCEP的落地实施也为深化东北亚合作创造了条件,三是中国市场规模扩大,对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影响日益显现。东北振兴也面临新挑战,一是人力资本流失对东北创新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显现,二是全国与东北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三是绿色低碳转型对东北传统产业带来新的压力。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围绕提升产业的竞争取得新突破,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突破,三是实现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突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表示,从国际大趋势看,欧亚局势发生新变化、新变局,俄罗斯、西亚、中亚这些国家向东看给中国带来很多机遇。他建议,一是要提出和制定欧亚变局下中国东北与新疆“双向联动”战略,二是把东北和新疆放在总体战略中一并考虑,三是东北和西北开展能源、矿产、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等产业合作,四是联合举办中国东北西北双向联动高峰论坛。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指出,RCEP协定把日韩和中国开放的安排做了一个很好的结合,中日韩合作仍有突破的可能。中国要加快在制度性开放上的推动,实现高水平开放,要参照CPTPP章节完善规章规制和管理体系的对接。推动东北亚合作,一是要摒弃掉冷战的思维和零和博弈,共同推动务实合作,二是把东北现有的发展构想和目标与加强中日韩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要高度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关注企业的成长。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柳涛指出,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一是国家战略;二是人才和人口问题;三是创新驱动;四是实施简政放权;五是发挥生态优势。推动吉林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需要把握六个重点:一是推进市场主体实现新突破;二是推进发展环境实现新突破;三是推进产业业态实现新突破;四是推进开放合作实现新突破;五是推进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六是推进思想观念实现新突破。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对未来十年东北亚的走势有信心,因为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逆转,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方向也没有逆转,地方追求民生和福祉进步的诉求也非常强烈。东北地区融入东北亚区域一体化合作,一是要在时代的发展大潮中确立向东北亚开放的大思维,二是树立东北开放一体化的意识;三是形成东北的安全的新优势。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指出,依靠产业的转型升级,依靠外部经济的拉动,走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之路,即使是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也能走出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他通过黑龙江东部六市转型的调研发现,依靠本地优势资源、发展接续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可行的,可以实现产业转型。同时,发展接续产业的工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这条路还很长。这需要中央政策等支持,也需要生产要素(包括人)的自由流动、聚集。

辽宁大学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王厚双指出,RCEP签署以后,对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大机遇。一是既要重视获取更多的早期红利收获,也要获得更大更可持续的战略性收获。二是以制度型开放为方向、服务业开放为重点,全方位地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三是以战略性的思维推出一系列举措;四是高质量地建设一批战略性的对外开放平台;五是突破传统的经贸合作思维,强力推进强链、补链、延链、建链进程,以此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拓展巩固“五大安全”的新路径;六是对标RCEP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苏中滨指出,东北振兴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同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可互为经济腹地与经济飞地,在数字经济(数字农业)、高端服务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农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农业技术)、高端智能装备(农业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国内国际双循环(粮食统一大市场)、“一带一路”(东南亚、东北亚)等方面开展广泛深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指出,推动东北振兴,一是解决微观主体活力问题,着手就是营商环境;二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还是要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解决创新问题,要加强产业上的协同创新;四是解决发展相关的一体化问题,要有一个中心城市五是解决国有经济布局的问题六是推动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包括开展民间文化人文交流;七是产业链上要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