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DC报告:西北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将超火电 成西北第一大电源

发布时间:2022-08-24 15:49:3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新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焦梦 实习记者李晓蓓)8月23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与中国能源研究会主办“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研讨会,发布了“中国电力圆桌项目”课题组完成的报告《建设多层次市场机制 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西北电网新能源总装机将超过火电,成为西北第一大电源。西北电网也将因此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装机第一的区域电力系统,同时面临腰荷时段的消纳与早晚高峰的保供压力。

西北电网是全国六大电网之一,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自治区)电网。西北电网的电力供大于求,是我国供电面积最大、电力外送比例最高的区域电网。截至2021年底,西北电网新能源(除特别说明之外,文中“新能源”特指风光)装机占该地区全部装机规模的42%,发电量占比21%,远超全国新能源装机占比27%和发电量占比12%的平均水平,已超过欧盟同期水平。2022年,西北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和最大出力均创新高,新能源日最大发电量占比35%、(瞬时)最大出力占比48%。青海省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占比达到了惊人的79%,比当时全省用电负荷还高出4%。

image.png

西北区域近五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变化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可变可再生能源(简称VRE,即风光)发展的六个阶段,中国、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处于第二阶段,VRE发电量占比为10%左右,依赖系统现有的灵活性来消纳VRE。西北地区已由第三阶段迈入第四阶段,即以VRE为主的新能源在特定时段内可以提供大部分的发电量。目前,英国、意大利等国处于第三阶段。进入第四阶段的只有丹麦、爱尔兰和德国等少数国家。IEA指出,进入第四阶段面临的挑战是,一方面需要更先进技术方案来保障系统的稳定,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与监管规则以适应大量VRE的接入。

报告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将超过50%,成为西北电网的主体电源,电力系统将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另外,西北地区市场主体组成形式复杂,亟待通过市场手段厘清运行关系。截至2021年底,西北外送电量占全网用电需求的37%。“大送端”电网特性日益凸显,外送对消纳的影响越发重要。

image.png

西北全网逐年新能源装机占比变化趋势

为促进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报告建议应扩大资源的优化配置范围、打破消纳壁垒,并针对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首先,应分阶段完善西北电力市场架构。对于现货市场建设,应从分散式逐步过渡到集中式市场;对于辅助服务市场,应分阶段建设、遵循“先区域、后省内”的发展模式;对于容量补偿机制,应建立“可靠性+灵活性”双轨运行制容量市场。

其次,应丰富电力市场的参与主体。充分推进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通过电源侧、电网侧、需求侧、储能侧等方面来推动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提升,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的要求。

此外,应完善新能源外送机制。构建配套电源和富余电能相辅相成的西北外送交易体系,在满足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输电通道的新能源占比,通过各省多送端合作互补互济,有效平抑新能源的随机性和波动性。

NRDC首席代表张洁清强调,实现双碳目标,电力系统是关键。要“破”化石能源占主导地位的能源体系,就要先“立”新能源的供给和消费能力。西北地区的新能源装机规模和发电量均处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领先水平。围绕西北新能源高比例发展进行研究,对其自身的发展和全国电力部门的低碳转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能源研究会碳中和产业合作中心主任黄少中提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驶入了快车道。西北地区作为典型的能源生产和外送基地,风光资源异常丰富,是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依托,同时传统能源也相对丰富,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因此,西北能源转型发展具有典型特征和意义,把西北地区能源转型发展问题分析透、解决好,对全国乃至世界都有重要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如何推进西北的能源转型发展,必须要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一是要放眼全国统筹考虑,不能就西北论西北。二是要在外送通道和机制设计两方面发力。三是要发挥市场有效和政府有为的双重作用。四是要实现能源转型发展和能源安全保障的协调统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