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关村壹号作为海淀区北部最具标志性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该区域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国网北京2月9日讯(记者郑亮 伦晓璇)2月8日上午,由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走进中关村壹号园区,来自37家中外媒体的56名记者现场感受这一“两区”建设重点区域的魅力。
作为海淀区北部最具标志性的产业园区,中关村壹号已经成为该区域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硬科技产业的聚集地。园区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20栋产业楼宇,聚焦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金融科技、数字电竞四大硬科技产业方向,云集了132家硬科技企业,其中不乏“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据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关村壹号就是一个链接器,政府的营商环境的最后一站,我们从硬件到软件,去服务企业、服务人、服务资产方、服务政府。”
海淀区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中关村壹号一直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工作。站在大屏幕前,整个园区内的动静一目了然。在蓝色大屏幕的左侧无影墙上陈列着入驻该园区内的企业品牌LOGO:有小马智行、拉卡拉、佰才邦、神州惠普、平方和、万讯、百望云等30多家科技创新创业的知名企业,分别属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商业航天等领域。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各项管理手段也都采用数字化的形式,通过智慧大屏科实现实时监管实时处理。
硬核科技企业是中关村壹号的缩影,也是“两区”建设带动下,重点区域开放、创新政策集成,海淀等各科技园区和企业蓬勃发展的缩影。而位于园区南侧的壹美美术馆则是艺术配套设施,以科技和艺术结合创新为定位和目标。正值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期间,壹美美术馆正在展出雕塑家郅敏的艺术展,郅敏参与制作的作品《舟》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品最佳作品。这件作品以中国陶瓷颗粒为单体,汇集自然界橄榄叶总体形象,与自然环保融为一体,诠释了北京冬奥会“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
当前,北京市正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发布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推出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人才支撑行动。2021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增长20%以上,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创新主体活跃,创新生态持续改善。
中关村壹号展厅的大屏幕展示着园区全场景智能落地服务信息,整个园区内的动静一目了然。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关村壹号展厅内正在服务的智能配送机器人。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中关村壹号展厅内展示陈列的机械手掌。 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摄
在声智企业展厅内具有互动功能的机器人在进行舞蹈表演。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智能交互机械臂正在进行书法写作表演。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智能交互机械臂书写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活动现场展示的高科技视力辅助产品。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活动现场展示的为受到永久性视物变形损伤的视网膜病患者提供视觉畸变纠正帮助的“电子眼镜”。 中国网记者 郑亮摄
参观者体验为视网膜病患者提供视觉畸变纠正帮助的“电子眼镜”。 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活动现场展示的消杀机器人。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壹美美术馆位于中关村壹号园南侧,以科技和艺术结合创新为定位和目标。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正值北京2022冬奥会举办期间,壹美美术馆正在展出雕塑家郅敏的艺术展,郅敏参与制作的作品《舟》入选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共艺术品最佳作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参观者在壹美美术馆观看展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参观者在壹美美术馆观看展品。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