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多国外长访华彰显中国中东合作远大前程

发布时间:2022-01-15 13:49:2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天  |  责任编辑:焦梦
关键词:中国中东合作

秦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副所长

2022年1月中旬,中国外交刮起一股“中东旋风”,沙特、巴林、科威特、土耳其、阿曼、伊朗六国外长及海合会秘书长密集访华。这一串外交活动看似突然,实则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热络关系的自然延续。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2月访问卡塔尔、科威特;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月、7月两次出访中东,覆盖沙特、土耳其、伊朗、阿联酋、巴林、阿曼、叙利亚、埃及、阿尔及利亚9国,10月又访问卡塔尔。中东成为2021年中国外交领导人出访最多的地区,再加上此次中东多国外长“回访”中国,中东板块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特殊作用得以充分展示。

中国与中东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频密交往体现出诸多层面利益的契合与交织。从具体方面来看,中国与海湾国家有两大共同关切。一是就伊核问题通通气。目前,伊核谈判正在维也纳进行,其成败将牵动海湾局势的缓和与紧张。中国是伊核谈判的参与方和伊朗的最大经贸伙伴,在伊核问题上有一定影响力。海湾国家希望中国发挥劝和促谈的积极作用。中方也乐意聆听海湾国家关切,乐见海湾国家与伊朗缓和,乐于综合考虑推动伊核问题解决与促进海湾地区安全。此访中,王毅与所有到访国家的外长均就伊核问题交换意见,起到了协调立场、凝聚共识的作用。

二是就预计年内在沙特举办的中国—阿拉伯首脑峰会加强协调。这次峰会将是2022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之一。海湾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经济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区域集团。中国与主办方沙特以及其他海湾国家提前沟通,对确保峰会成功举办十分必要。

与战术需求相比,中国与中东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的战略合作前景更为广阔。一是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全方位能源合作重要性凸显。随着石油行业远景看淡和气候变化压力越来越大,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产油国纷纷推出宏大的绿色转型计划,绸缪后油气时代。在此转型期内,中东产油国的石油市场料将萎缩,这些国家更加需要中国市场。中国目前在稳步推进绿色转型的同时,仍需要传统化石能源以供过渡和保底。因此,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石油买卖关系对双方未来30年的发展转型极为重要。

就新能源而言,目前中东多国致力于发展太阳能、风能,中国在相关技术、设备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些海湾国家因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储能设施发达,在发展氢能乃至出口氢方面前景可期。由此看,中国与海湾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亦颇有潜力。

二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海湾国家“向东看”对接的动力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建设要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考虑到中国与中东在绿色转型方面关切相似,中海自贸协定谈判正加速推进,更逢中阿峰会等重要契机,2022年似可成为“一带一路”在中东出彩的一年。

同时,海湾国家、伊朗、土耳其都在采取“向东看”或“重视亚洲”的政策。如果说21世纪最初10年中东国家“向东看”主要是因为对华出口石油激增的话,那么目前的第二波“向东看”则有着美国对中东兴趣下滑、投入不足的大背景。在此情势下,中东国家尤其是海湾国家将更积极、更持久地寻求对华合作,对冲美国“撤出中东”的风险。

三是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价值观、人权观、国际观进一步契合。在此轮访问中,沙特、巴林、科威特的外交大臣均表示支持中国核心利益,反对干涉中国内政,反对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土耳其在涉疆问题上有特殊关切。在美西方大肆炒作新疆人权问题的同时,土并未随美起舞。正如王毅外长在与土外长查武什奥卢会谈时所指出的,中土两国在国际场合不应参加针对对方的活动,在历史、民族等认知差异问题上应通过双边渠道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

中国中东合作前景广阔,毕竟还只是一种预期;时与势固然在中国一边,但好的成果还需要脚踏实地干出来。尤其需要警惕的是,美国作为长期主导中东的域外力量,必然对中国与中东的热络关系高度关切。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施压阿联酋暂停中方在阿港口的某设施建设,美媒体披露所谓“中国帮助沙特建设弹道导弹设施”,就是美国焦虑的体现。在美国的压力与诱拉之下,地区国家对华态度也可能出现一些摇摆。面对上述局面,中国更需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