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项合并、材料简化,以前1个多月办不下来的证,现在1周就拿到手。”张超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一名项目资料员,前段时间刚办下一张工程规划许可证。
手续多、来回跑、耗时长,是不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存在的“堵点”。为了推动政府职能转向减审批、强监管、优服务,2018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在全国全面开展。3年多来改革不断深化,各地审批时间压减近一半,由平均200多个工作日压减至120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瘦身提质”。
审批流程更加优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实现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有效推动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助推形成国内统一开放市场。联合图审、联合验收、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审批等一系列精简审批举措落地见效。
在吉林,通过系统联通和数据实时共享,改变了以往一份材料需要重复提交不同部门的现象,实现建设单位在每个办理阶段只填写一张表单、只提交一份申报材料,申报材料总体数量较改革前减少50%以上。
企业办事更加便捷。“改革前,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可能需要跑20多个部门、办理100多道手续;如今,各地精简规范本地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条件,全流程审批事项压减至平均66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说。
据测算,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以来,每年为市场主体节省资金成本3000亿元以上。区域评估、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施工图审查、取消资金证明等改革举措也有效减少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第三方评估显示,85%以上的企业表示改革后审批手续和时间得到有效压减、办事更加便捷。与此同时,我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的全球排名持续提升,由2018年的全球第172位提升至2020年的全球第三十三位。
精简不意味放松,如何审得快又管得好?“当前,我们通过加强‘双随机一公开’、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红黑名单、完善信用监管机制等举措,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要持续推动“严进、松管、轻罚”向“宽进、严管、重罚”转变,有效加强审管联动,真正实现放得了、管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