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 中科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

发布时间:2021-06-10 11:28:4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振红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郭永怀,钱学森,力学,中科院,科学家

中科院 “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主题教育基地院士墙。王振红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王振红)6月9日,记者走进中科院党员主题教育基地——位于中科院力学所(以下简称力学所)的“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主题教育基地,传承和弘扬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顾全大局、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报效祖国、献身科研的爱国情怀,求真务实、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中科院力学所钱学森院士塑像。王振红摄

他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他是中国航天之父,他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照亮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1935年,以优异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钱学森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深造,并长期从事航空和火箭技术研究,很快成为当时世界航空理论方面的顶尖科学家。美国人说他抵得上5个师,宁可枪毙也不让回国。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5年10月,他终于冲破阻力回到了祖国。此时的中国国力薄弱、百废待兴,作为技术主帅,钱学森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带领科技人员克服重重困难,仅用八年时间,先后完成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的研制,实现了我国航天开创时期一个质的飞跃。

钱学森院士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工作手稿。王振红摄

钱学森院士在中科院力学所的工作手稿。王振红摄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在中央的领导下,钱学森引领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技术创新、发展之路。钱学森说,这一辈子有三次非常激动的时刻:第一次是老师看到钱学森的一本著作后说,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他;第二次是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三次是被列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

以身许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中科院力学所郭永怀院士塑像。王振红摄

继钱学森之后,郭永怀于1945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冯·卡门教授门下得到博士学位。他突破了航空领域声障这一世界难题,由此加入美国航空学会;他在应用数学领域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后被钱学森命名为PLK方法。一年后,他经冯·卡门推荐,到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任教。1956年初,在中科院数学所力学研究室的基础上,中科院力学所正式成立,从清华园搬到中关村,所长钱学森急切地召唤他的挚友郭永怀回国效力。彼时,郭永怀早已晋升康奈尔大学教授,成为国际上颇具声望的力学和应用数学家。虽然在国外享受着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郭永怀却一直密切关注着祖国的变化,等候时机回国。1956年,他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毅然和夫人李佩及女儿回到了祖国。

中科院力学所郭永怀院士办公室。王振红摄

郭永怀回国后的十二年,服从国家的需要,担当了科学家、教育家和战略工程师三重角色,为我国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和航空航天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院士在由青海核试验基地返回北京的途中遭遇空难,不幸逝世。他堪称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位科学大师级人物。在1999年我国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的23位科学家中,郭永怀是唯一一位在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三个领域均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郭永怀院士牺牲时的遗物以及牺牲时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王振红摄

李佩深知郭永怀对力学所的感情,2007年,这位生活简朴的老人将全部积蓄取出,分别向中科院力学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郭永怀奖学金”捐赠30万元;2013年,郭永怀先生104岁诞辰之际,她将自己最珍贵的藏品——郭永怀生前使用的留英纪念章、精美计算尺、浪琴怀表,以及1968年郭永怀牺牲时的遗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镜片和手表悉数捐给力学所。同年,郭永怀逝世45周年之际,她又将30万元继续捐给力学所。

郭永怀院士生前使用的留英纪念章、浪琴怀表、眼镜、公文包。王振红摄

郭永怀院士生前使用的精美计算尺、字典、记事本等。王振红摄

中科院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中科院力学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中科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王振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