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发布时间:2021-04-16 10:43:0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海南,东盟,政策,建立,国家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13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简称“中改院”主办以“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研讨会。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在会上指出,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是中央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大任务是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关键之举是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尽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

迟福林表示,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潮挑战,面对各方促进疫后经济复苏、联动发展的共同需求,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有利于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海南加快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将在实现国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目标、服务国家全局中发挥独特作用。

“未来5-10年,中国14亿人巨大内需市场潜力释放将为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注入重要动力;东盟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他认为,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其在连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的重要枢纽、重要交汇点的独特作用。

迟福林指出,适应东盟市场在我国开放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的大趋势,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做大海南经济流量,使自由贸易港政策顺利落地,关键之举在于尽快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到2025年,若我国与东盟贸易额与直接投资有20%左右在海南实现,将带来1400亿美元的货物流与近50亿美元的资金流,在明显提升海南经济流量的同时,也将使东盟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经济腹地,并为吸引国内外各类总部型企业集聚海南并开展相关业务形成决定性影响。”

实现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市场的重要突破

迟福林认为,要依托国内旅游消费大市场,建立面向东盟的双边、多边旅游经济合作网络。中国旅游消费大市场成为东盟国家关注的重点。可加快三亚国际邮轮母港建设,开通面向东盟国家的邮轮航线,为疫后构建国际邮轮旅游大网络创造条件;在疫情防控稳定的情况下,率先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岛屿地区开展邮轮旅游、滨海度假、海洋公园、海岛娱乐等形式的海洋旅游合作,构建双边、多边旅游合作网络;争取与香港共建旅游消费产业链,使海南尽快成为面向国内及东盟的中高端免税购物消费、医美消费、文化娱乐消费等的主要承接地。

同时,要抓住RCEP时间窗口期,在海南建立面向东盟的热带农产品保鲜、加工、储藏、出口基地。迟福林表示,RCEP生效后,我国对东南亚国家大部分的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届时,东南亚国家的产品尤其是农产品的成本将低于海南。要抓住这一时间窗口期,通过零关税和原产地政策进口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在海南进行精深加工,使产品增值30%以上再免关税进入内地;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税率政策吸引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一批集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在明显提升海南热带农业竞争优势的同时,形成对东南亚热带农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迟福林认为,还要依托开放政策,建立面向东盟的各类交易市场。如在海南建立以天然橡胶为重点的热带农产品交易所,为东盟国家提供交易、交割、定价、结算、风控等一站式服务,使海南成为区域性天然橡胶的交易与定价中心,带动形成覆盖热带农产品种类的期货现货交易所,服务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建设;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低税率政策,引入艺术品行业的展览、交易、拍卖等国际规则,加快建立中国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拍卖机构及投资者在交易中心开展业务,在通关便利、保税货物监管、仓储物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争取中央支持在海南全面适用国际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建立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所,积极吸引东盟国家的知识产权在海南开展定价、交易、融资等服务,并推动知识产权在海南或内地成果转化,以此吸引更多创新要素在海南集聚;依托中央赋予海南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政策优势,研究建立面向东盟的数据交易所,开展数字版权确权、估价、交易、结算交付、安全保障、数据资产管理等服务,并争取中央支持赋予海南更加开放的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等。

在金融领域,迟福林建议抓紧在海南筹建区域性金融市场。譬如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海南企业首发上市”政策,在海南建立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资本市场。吸引有关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高成长性的企业进岛挂牌,打造对外投资便捷通道,服务包括东盟在内的企业投融资需求。利用“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政策,在海南建立区域性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

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是全球劳务派遣服务大国。迟福林介绍,2019年,中改院受海南省公安厅委托,对海南引入外籍家政人员做可行性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吸引中高端人才集聚还是海南本地中高等收入群体,对家政、养老、护理等领域的劳务服务都有很大的需求。他建议,通过配额管理、完善社会治安管理制度等方式,在海南率先引入菲佣等技能型外籍劳工,为国际化人才和海南中高收入家庭提供优质家政服务。

建立区域性市场的政策需求与制度创新

迟福林表示,要以完善支持政策为重点鼓励企业“走出去”。例如,对到东盟开展农业种植、资源加工等企业,考虑到其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建议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或一次性财政资金支持;针对“走出去”企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对外投资基金;实行更加灵活的原产地政策,对在海南研发设计,在东盟国家生产、加工的产品,经海南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放宽“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将农业等企业纳入适用范围;对总部设在海南、主要业务在东盟国家的相关企业人才,将其在东盟国家开展商务活动的时间视为在海南居住时间,享受最高不超过15%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对面向东盟的区域性总部企业在办公场所和重大项目的建设用地上给予保障。

同时,对标CPTPP协定,在竞争中性、产业补贴、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标准等敏感领域形成探索性安排。迟福林建议,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在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税费减免、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人力资源政策及政府采购、法律保护等方面,依法保障各类主体在非歧视环境下公平竞争;应借鉴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公约、条约及协定等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CPTPP环境规则,建立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臭氧层保护等的相关机制。

他建议,要以专业、高效、便利为目标构建区域性市场的服务体系。要聚焦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海南专门成立区域性市场开发管理局,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标绩效考核;为“走出去”企业开展融资、担保、争议解决等服务;用好“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率先支持旅游、数字经济、商贸物流、医疗健康等领域企业跨境人民币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建立重点行业境外投资及资金出入境审批的“绿色通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