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默克尔时代,德国与欧洲将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21-01-25 11:12:4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黉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德国,默克尔,基民盟,欧洲,总理

胡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1月16日,德国最大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下称“基民盟”)以线上形式召开党代会。现任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下称“北威州”)州长阿明·拉舍特在第二轮选举中以55票的优势战胜了弗雷德里希·默茨,从三位竞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基民盟新一任党主席。

基民盟党主席一职在战后德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成立于二战后的基民盟长期是联邦德国以及统一后德国的两大党之一。自1949年联邦德国的宪法《基本法》确立德国总理为政府领导人以来,三位任期最长的总理康拉德·阿登纳、赫尔穆特·科尔和安格拉·默克尔,均来自基民盟。三位担任总理的时间长达46年,而在其中的42年中,三位同时担任着基民盟主席。由于德国将于今年9月份迎来新一轮大选,在已连任总理16年的默克尔多次明确表态不再谋求连任的背景下,再考虑到当前基民盟在民调中支持率在疫情助推下一片利好,此番胜选的拉舍特已经成为下一任德国总理竞争者中的领头羊。

然而,与近年来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不确定性”当头的大环境一致,拉舍特借胜选之东风,于9月份成功当选新一任德国总理仍存不少变数——从“基民盟主席”到“德国总理”的惯常套路未必能够重演。

疫情的持续发酵仍将是最大变量。目前第二波疫情对德国影响仍在持续,又新增了病毒“变异”的风险,难以彻底排除疫情对选情的干扰情况。而对于拉舍特个人来说,过去一年他作为北威州州长,疫情应对及控制表现难称得力,恰是他为人所诟病、攻击的最大短板。而除此之外,基民盟与其姊妹党基社盟,以及基民盟党内持续不断的政治斗争,也将影响由谁代表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参选联邦总理的最终决定。就目前情况而言,这一争斗至少将持续到三月底,巴登符腾堡州与莱茵州的州选举结束之后。

选举前景虽仍扑朔迷离,“后默克尔时代”序幕却已正式拉开。自从2018年底默克尔宣布将于今年大选后离任,有关“后默克尔时代”的讨论便纷至沓来,普遍认为默克尔将在最后两年任期后推出继任者并逐步过渡。然而,伴随着去年年初指定的“继承人”克朗普-卡伦鲍尔突然辞职,以及随之而来的新冠疫情,默克尔在德国乃至欧洲抗击疫情中所扮演的中流砥柱角色再次凸显。这既让德国与欧洲再一次认识到默克尔的重要性,也让“后默克尔时代”的首演延后至今。

应该意识到的是,“后默克尔时代”并不等同于“去默克尔化”。无论是拉舍特亦或是其他的政客在九月份坐上总理宝座,都会逐渐意识到:承袭默克尔的“中间路线”将是务实之选。因此,未来的德国领导人尽管会刻意在话语上与默克尔拉开距离,但在实际操作中不至于对默克尔的既有政策进行激烈修正。在国内政策中,在社会民生、移民等议题上对默克尔的“中间路线”进行微调,同时保持有一定的灵活度。

而在外交领域,未来的德国领导人也将在默克尔的思路上继续摸索:利用欧盟将德国的利益与诉求放大,同时将德国与欧洲的利益紧密捆绑;在欧洲政策的支撑下,既与美国在安全、价值观等领域保持深入合作,但同时也更加强调欧洲自身的“战略自主”;在对华关系上,“多面”策略仍将主导——既要保持、加深与中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但也不会放弃在价值观等领域对中国施压,“系统性对手”的看法也将长期持续。

但与此同时,未来的德国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资源与威望走好默克尔式的“中间道路”,仍然存疑。过去16年中,默克尔的四平八稳与波澜不惊给人留下了错觉——默克尔式的“中间道路”能够轻松走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默克尔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一个高度极化与分裂,充斥着对立与冲突的当今世界,她仍然摒弃情绪的诱惑,固守“中间道路”,团结最关键的政治力量,以相对稳妥的方式带领德国与欧洲有惊无险地渡过欧洲的“危机十年”。当然,这种方式也有问题,如将根本性的问题后置而留下“定时炸弹”,缺少远景目标而使得德国、欧洲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显得焦虑、仓促和忙乱。一位崭新的、缺乏与欧洲以及全球领导人“掰手腕”经历的领导人,能否迅速适应新角色,抵制住内外各种力量的撕扯,继续带领德国与欧洲稳步向前,将是未来九个月德国政治的最重要看点,也将决定着德国政治与外交的未来走向。(责任编辑:唐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