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肆虐欧美:前车之辙与后车之鉴

发布时间:2021-01-08 14:54:5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陶短房  |  责任编辑:杨霄霄
关键词:新冠

新冠肆虐欧美:前车之辙与后车之鉴_观点中国_中国网

陶短房 旅加学者

元旦刚过,彻底完成“脱欧”的英国就传出最新防疫消息:这个在防疫尺度上反复扮演“松紧带”的国家,再度宣布进入俗称“封城”的四级防疫状态。

窥一斑,知全豹。英国这根“松紧带”,可以为我们探究新冠疫情何以在相对东亚“后发”的欧美如此“后来居上”,提供一个观察窗口。

首先,自居“正统”,不屑借鉴。

许多欧美专业人士纷纷指出,东亚各国之所以能够在被新冠疫情突袭的不利开局下很快稳住阵脚,最重要的是较早确立了“应测尽测”和“强制隔离”两大防疫原则。前者确保有关部门对防疫情况始终保持有效监控,后者则最大限度切断了病毒的传播路径。二者相结合,则便于尽快控制、扑灭已知社区传播类疫情,并随时、尽快掌控输入性或本土性病例。

而欧美国家自恃科技、医卫、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某些先发优势,在疫情暴发之初,不恰当地将自己的理念、模式摆在天然正确、绝对真理的地位,但凡别国与这些理念相悖,一概斥为“异端邪说”“不文明”“不自由”,不但不屑借鉴,有时甚至故意反向操作:你说要“封城”,我偏说自由是第一位的;你说要应测尽测,我偏指摘这是攘夺隐私权;你要推广口罩,我偏说洗手最重要;你说社交疏离我偏要群体免疫……就这样,东亚各国用生命换来的欧美各国防疫冗余时间,就在这种倨傲且颟顸的自大状态下被白白浪费。时至今日,欧美各国已先后经历了两轮、甚至三轮汹涌而至的疫情,但实际上,他们中许多人的这种心理模板,只是被数据暂时按捺,而并没有真正反思和消除,隔三差五就会跳出来吓人。

其次,资源统筹,问题多多。

欧美各国最初的傲慢也并非毫无根由,它们都是老牌工业化国家,不论科技水平、社会发展程度、行政管理经验,还是医疗卫生资源、应急救援能力,都是世界顶级水平。别说他们自己,最初相当多东亚各国专业人士也认为“它们挺得住、至少比我们条件好”——但无情的数据最终把他们乃至我们都吓得眼镜碎了一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欧美各国虽然“绝对资源”不缺,但缺乏统筹能力和思路,导致“相对资源”动辄捉襟见肘。

欧洲和加拿大一直自诩“医疗体系完善”,但早有人指出,这种福利医疗体系最大的弊端,是耗资庞大但效率不高,应付老龄化已经疲态频频,猝然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规模疫情,则更是破绽百出。而OECD国家中唯一的非福利国家——美国,虽然拥有号称“工业化国家中效率最高的医疗体系”,但这个“效率高”是建立在高度商业化和高收费基础上的。在如此大规模的疫情面前,美国立即凸显出贫富不均的巨大问题,而被寄托厚望的医疗船、方舱等联邦应急救援手段,则被美国特有的联邦与地方、军事体系和民用体系等条块分割、缺乏配合的问题所掣肘,很难充分发挥效力。

更要命的是,在长达半年的疫情发展过程中,疫情传播的地点、集中人群、特性,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对防疫统筹提出更大考验,而欧美国家恰在这方面问题更多:英国好不容易在伦敦及第一阶段疫情较重的西北地区布防,圣诞节前的重灾区却突然出现在伦敦东南方向;美国折腾数月之久才为第一阶段重灾区纽约修好工事,疫情热点却向西转移到了中部、甚至加州。

大规模疫情对完善医卫体系最大的挑战是“熔断”。原本重症率、死亡率都能控制在一定水平,一旦“熔断”,疫情数据便扶摇直上。东亚国家对各种应急资源统筹、集中调配,正是为了避免整个防疫链条中的某个薄弱环节被疫情瞬时“熔断”,并牵一发动全身。而欧美多个国家的教训,恰是在这方面出了大问题。

第三,顾忌太多,动受掣肘。

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都是多元化的,有相对较多的“政治正确”需要顾忌,在常态下这未必是坏事、甚至常常是好事,但面对诸如大规模战争、疫情、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时,过多的顾忌和掣肘,就会严重影响应对效率和质量。此次第一轮疫情在欧洲开始抬头时,各国因为众多利益团体的掣肘,迟迟不敢关闭欧冠等重大商业赛事的看台,结果错过宝贵疫情控制时机,待猛省时悔之晚矣。而美国联邦及各州的防疫,在整个2020年都饱受党派之争和选战牵制,这已是人所共见的事了。

第四,吞吞吐吐,不下猛药。

英国刚刚宣布的四级看似严厉,实则留下许多口子,英超照样踢,甚至球员互动活动也可以照办不误;加拿大虽然屡屡发布“紧急状态”,强调隔离、观察,但实际上密接甚至轻症患者也多自觉在家隔离,效果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欧美国家在宣布隔离、紧急状态时也经常留有余地,反复热重启。如英国,暑假前夕宣布重启,直到11月初还在大谈“开放英超看台”。待第二轮疫情突袭,英国人又幻想着“早封闭早重启”,不影响圣诞-新年假期巨大的商业利益。结果事到临头发现封闭效果不佳,不得不违拗人情再搞第三次、第四次封闭。英国的做法并非特例,而是欧美国家此次防疫的共同特点。有些国家(如美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疫情给各国经济、就业带来巨大冲击,社会不满积聚,方方面面抱怨多、压力大,这些都可以理解,但良药苦口利于病,不舍得“坛坛罐罐”,不肯下猛药,更不肯“服药治根再停药”,又如何能应付如此规模和烈度的疫情?

欧美国家原本拥有许多较我们更好的医疗卫生积淀、条件,却因为上述一系列失策“久病难医”。如今只能将宝押在匆匆问世的疫苗,和前景难测的“病毒毒性自然衰减”上。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目前在本次疫情中依靠自身努力,获得一定主动权的东亚各国,也应充分汲取欧美国家的经验教训,毕竟,疫情还没有真正过去,且未来也未必不会出现新的疫情。(责任编辑:唐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