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村:巩固脱贫成效实施德峨村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1-26 08:51:5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孔令瑶
关键词:德峨村,隆林各族自治县,手工印染,蜡染,帽子

中国网11月25日讯(记者 郜玉至 张若梦 韩歆昊)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行至年末,全国各地喜报频出——11月20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那坡县、乐业县、隆林各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8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广西壮族自治区54个贫困县全部清零。近日,记者跟随广西壮族自治区驻村扶贫干部来到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德峨村,在这片“十万大山”中见证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成果。

  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村全景。中国网 张若梦摄影

从县里驶向德峨村的上午,山里起了雾,汽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能见度不足三十米。同车的德峨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胡朝晖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他早已习惯——山的阴面常有雾气,等太阳再升高些,或是行驶到阳光普照的山阳面,雾气自然会散去。果然,十几分钟后,汽车拐过一个急弯,记者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青山翠谷,德峨村这座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也近在眼前。

进村时,德峨村龙洞大寨的村民正聚集在广场上开会议事,看到胡书记来,大家纷纷上前打招呼,主动聊起最近的生产生活。“我们和这里的苗族同胞走的太近了,现在他们养的狗都不对我们吠,我们真成了“狗不理”干部了。”

  胡朝晖书记和村民在一起。中国网 张若梦摄影

据介绍,德峨村共有4个民族,22个自然屯,共3535人。在2015年,这里还是一个贫困发生率接近四分之一的“僻壤”。后来,德峨村因地制宜,着重发展桑蚕、土鸡、黑猪、黄牛等特色产业,于2017年完成整村脱贫,尔后一直把巩固脱贫成效和实施乡村振兴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位在自家门口做活的苗族大姐吸引了记者注意。她正在用一把特制的“刀”,将融化的蜡油涂抹至粗布上提前画好的花纹处。经介绍,这位苗族大姐名叫杨丽莎,是德峨村龙洞大寨人,而这门手艺叫做“蜡染”,古称“蜡缬”,是一种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

  杨丽莎在进行蜡染制作。中国网 韩歆昊摄影

“我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和蜡染,这上面的图案花纹,都代表着我们苗族的传统和记忆。”杨丽莎一边说着,一边用蜡刀熟练地在粗布上“挥舞”,一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又兼具装饰性的“半成品”很快就呈现在眼前。

之后,她将此蜡画浸入蓝靛染缸进行上色。“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就形成了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就能得到深蓝色,然后用水煮脱蜡,这才算一件产品真正的完成。”

杨丽莎说,如今村里乡亲在扶贫政策支持下努力工作,全都摘掉了贫穷的“帽子”。她为了照顾孩子不能出去工作,但也想尽力做些擅长的事情,一是帮助家庭提升收入,二是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如今,她的弟媳加入进来,这些手工制作的精美产品慢慢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一些朋友会通过社交网络向她购买,也时常会有大学生组团来到位于杨丽莎老宅的作坊中,亲手绘制一副蜡染作品,经由她染色后邮寄回去。

  一件蜡染产品的诞生需要经过多道工序。中国网 韩歆昊摄影

在被问到这份事业的收入状况时,杨丽莎坦言,“当下的收入并不算多,每个月利润也就一千多块钱,手工制作费时费力,在价格上没办法和机器生产的产品竞争。同样的一件东西,手工产的成本是机器生产的好几倍……”,杨丽莎放下蜡刀,暂停了手上的工作。“我自己也试过开网店,但是不会打理,慢慢就搁置了。目前虽然销路还比较小众,但我相信识货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采访的最后,胡朝晖书记对记者表示,现在德峨村贫困的帽子虽已完全摘掉,但巩固脱贫成效的同时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刻不容缓。他也希望更多的像杨丽莎一样的村民投身到家乡发展中,集腋成裘,一同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风貌。“现在德峨村的村民真正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整个村子的精神风貌随之改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了,群众对来参观的客人都变得更加热情了,今后他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