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有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品,叫做毛猴。毛猴不是真的猴子,是用中药材做成的工艺品,取蝉蜕的头做“猴”头;辛荑,也就是玉兰花越冬的花骨朵儿做“猴”身;蝉蜕的爪子做毛猴的手和四肢——一只活灵活现的小猴子就诞生了。
“半寸猢狲献京都,惟妙惟肖绘习俗。”搭配不同的动作、道具和场景,毛猴就可以模仿五行八作各式各样的人物了。这些丰富的场景,来源于手艺人们记忆中的老北京。老北京的手艺人凭着对各类人、事、物的细微观察,将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运用到毛猴的艺术创作之中,用他们的巧思赋予了毛猴深厚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过去,毛猴作品主要以反映各个行业、民情风俗为多,推小车的、卖糖葫芦的、算卦的……还有更加完整的艺术作品,如“县官出巡”“娶亲行列”等等。如此做成的毛猴,似人非人、似猴非猴,既透着猴子的古灵精怪,又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越看越有趣。
在老北京的庙会上,“买猴料,粘毛猴”曾是过年必有的一景,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会为自己的孩子买一只毛猴过节。简单中夹杂着精致,朴素中饱含着韵味,北京毛猴在数百年间依靠着它的魅力,从一代孩子传递到另一代孩子的手中。
小小的玻璃瓶里,装的是世间百态。手艺人们代代传承,粘出了“旧人、旧事儿、旧时光”,也粘出了“新时代、新期许”,在这方寸之地诉说着人生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