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油气当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 强化大项目引领

发布时间:2020-11-13 10:12:5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宽宁,刘梦雅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陕西,能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宽宁 刘梦雅)11月1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推进能化产业高端化发展、努力构建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有关情况。

image.png

11月1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省能源局局长何钟介绍,今年以来,陕西省能源系统坚决落实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工作的五项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始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给,扩大优质产能释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面推动能源企业复工复产,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进一步促投资稳增长,能源工业实现逆势上扬。”何钟表示,前三季度,全省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原煤产量4.9亿吨,同比增长9.6%;原油产量2046万吨,下降0.1%;天然气产量382亿立方米,增长8.1%;发电量1657亿千瓦时,增长10.8%。陕北“西电东送”电量近280亿千瓦时,陕西电网外送92亿千瓦时,分别同比增长8.3%和8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千万吨级以上矿井达19处,2016年以来共计关闭退出各类煤矿155处、退出产能近5600万吨/年,单井平均规模达到186万吨/年。全省油气当量连续7年全国第一,油气长输管网不断完善,管道主骨架基本形成。电力清洁安全稳定供应,电源方面“淘汰落后、提升存量、高水平新建”并举,全面完成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煤电清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电网方面“主网架完善和配网提升”两手抓,可靠性进一步提升。陆续建成榆神、延安等热电联产项目,并加快实施现役机组供热改造,热电联产清洁供热面积达到1.6亿平米。省内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28%,煤制甲醇、烯烃、煤制油年产能分别达到520万吨、380万吨、170万吨。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高。电源结构持续优化,近日,随着华电旬邑一期风电场并网发电,陕西省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5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超过30%,年发电量255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790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255万吨。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17%。1900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纳入国家补贴范围,可带动19.4万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以来申报的428万千瓦风电、光伏平价上网项目建设规模全部纳入国家盘子,居全国第5位。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榆林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建设,一批规划内重大转化项目落地实施。建成“煤亮子”煤炭产业互联网交易平台、新能源云平台等,推动能源化工产品、设备线上交易。小保当煤矿在全国率先开展5G全覆盖煤矿试点应用,以能源技术为基础的新模式新业态正在加快形成,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何钟进一步指出,陕西省能源系统在取得这些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陕西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还难以扭转,能源化工上下游产业衔接还不够充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还存在不足等,这些短板迫切要求陕西省将其不断完善和补齐,不断推动陕西省能源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下一步,陕西省将紧紧围绕能源高质量发展要求,高水平推进“三个转化”,强化大项目引领、园区化承载,推动能源化工向下游高端化、精细化延伸,加快构建韧性足、技术水平高、竞争力强的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全面构建“绿色、安全、高效、创新、合作”的现代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体系。

围绕能源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能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开发利用。优先支持和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的绿色开采技术,加快采掘装备升级改造步伐,推进新建矿井绿色环保开采,提升煤炭行业的绿色安全生产水平。

二是统筹生态环境容量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找准生态承载与资源开发的平衡点,保证生态环境系统在自我承载能力范围内良性循环。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以水定产,以环境承载力定产”。综合考虑环境容量、科技含量和发展质量,推进装备智能化改造、资源综合化利用和项目集群化发展。

三是统筹生态环境治理与民生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散煤治理,深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加速清洁能源替代。强化矿山企业环境恢复治理责任,健全采煤沉陷区防治机制,加快推进历史遗留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大老旧油气管道和电网改造力度,做好基础设施保护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能源项目全过程安全监管,重点开展源头监管和治理,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导公民自觉履行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坚定走生态良好、生活美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围绕重大能源转化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链向高端化、终端化延伸。以全产业链布局、集群化发展、高端低碳化为主线,加快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推进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全力推进5个重大能源转化项目和下游精细化工项目建设,向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实现煤制烯烃升级示范、百万吨级煤制芳烃及聚酯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拓展油气多元化利用途径,深入推进炼油产业向化工领域延伸,推动油品型炼厂向油化一体化炼厂转型。进一步发展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延伸产业链,提高能化产品附加值。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科技创新是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加快能源科技创新步伐,推动能源技术从被动跟随向自主创新转变,着力突破重大关键能源技术,加快创建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协同推进能源生产、消费和体制革命的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着力突破煤制芳烃、粉煤热解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煤油化工耦合、煤化工与氢能融合,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布局一批煤制油、一步法制烯烃/芳烃、“液态阳光”等示范项目,实现千万吨级油气资源替代,落实好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加快布局氢能生产、储运、消费及装备制造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加强氢能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着力打造百亿级氢能产业集群。围绕构建电氢能源体系,加快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助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