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5+1+1” 推进与东南亚合作

发布时间:2020-08-10 15:53:0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合作,自由,贸易,海南,经济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8月6日,由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主办,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中国南海研究院合办的“海南-新加坡线上专家研讨会”在海口召开。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研讨会上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成为中国国内市场与以东南亚为重点的区域市场的重要连接点,将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区域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

8月6日, “海南-新加坡线上专家研讨会”在海口召开。图为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高水平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迟福林表示,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处泛南海经济合作圈的中心位置,且具有宝贵的资源环境优势。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充分发挥海南地理区位独特以及背靠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等优势,率先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和制度,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使海南成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前沿地带,并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他指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形成了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可概括为“5+1+1”。

“5”指“5大自由便利”,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实现贸易自由便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实现投资自由便利;实行“三大自由”(即跨境资金、贸易结算、投融资等自由),实现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实行更加开放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实现人员进出自由便利;以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为重点实行更加自由开放的航运制度,实现运输来往自由便利。

两个“1”分别指扩大数据领域开放、实现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以实行“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重点的税收制度安排。

迟福林认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集成创新,要推进以“五大自由便利”为重点的制度集成创新,提高政策与制度安排的整体效益;要打造与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相适应的高效率行政体制;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司法体制,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仲裁体制机制;要建立专业、高效、权威的立法体制,并尽快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经贸合作

迟福林指出,当前,面对全球性、区域性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复杂变化,需要加快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大网络,携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合力做大区域经贸合作的“蛋糕”,共同打造泛南海经济合作圈。

要加强数字经济合作,携手共建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东南亚数字自由贸易区。他建议,合作共建数字自由贸易区,率先在跨境电商、数字支付等领域取得双方合作的“早期收获”;积极开展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服务等项下的自由贸易;探索在数据确权、数据认证、数据定价、数据监管、数据交易、数据安全等领域形成区域性标准规则。

同时,迟福林认为,以邮轮旅游为重点推进海南与东南亚共建泛南海旅游经济合作圈,有利于加快形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双向开放、人文交流全面开展的新格局。

随着海南“零关税”与原产地规则等政策的落地,东南亚国家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迟福林建议,进一步破除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的隐性壁垒,加快市场双向开放、技术合作、标准对接、监管协同的进程,率先实行农业项下更高标准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合力打造集种植、加工、包装、保鲜、物流、研发等于一体的跨境农业产业链。

促进中新交流合作的新突破

迟福林表示,从现实情况看,深化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新加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由此共同促进“南海经济合作圈”,意义十分重大。

他指出,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与新加坡服务贸易全面合作。例如加快建立服务贸易人才互认清单,推进服务贸易项下人员自由流动等。

要推动共建以区域合作为主题的高端对话交流机制。如共同发起设立“南海经济合作圈高峰论坛”,向各方推介“南海经济合作圈”的初步构想,充分阐释加强区域交流合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未来蓝图展望等。

要以人员自由便利流动为重点深化合作交流。如共建人才合作培养、学术交流,支持双方高校、智库和研究机构间开展学术互访、合作研究、互派学者和留学生等多方面的合作。

迟福林表示,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希望中改院与东亚研究所就自由贸易港建设、区域交流合作等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开展合作研究和对话交流,以为深化中新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提供智力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