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份全球人权制裁名单更多体现象征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22 10:33:3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贺之杲  |  责任编辑:刘梦雅
关键词:英国,制裁,人权

贺之杲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近日,英国宣布对来自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朝鲜和缅甸等国共计49个涉嫌有侵犯人权的个人和团体实施新的制裁措施。

该份全球人权制裁名单是基于2018年《制裁和反洗钱法案》制定的,英国不仅建立了新的全球人权制裁机制,还确立了对全球侵犯人权的个人和组织实施制裁的法律基础。通过这项立法,英国将拥有新的权力来阻止英国认为严重侵犯人权的个人进入英国,以及通过英国金融机构转移资金或从英国经济中获利,冻结个人资产等。此前,基于人权的制裁措施都是与欧盟或联合国共同实施。对英国而言,该制裁措施的制度和象征意义重大,这标志着英国首次独立推行基于侵犯人权的制裁行为和机制。

英国脱欧在即,“全球英国”的构想需要落实,英国需要全方位、多领域布局全球。英国希望通过此次制裁措施强调英国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以及维护英国大国地位。尽管在2020年12月31日前,欧盟的制裁政策仍适用于英国,英国已经迫不及待试水本国的人权制裁政策。根据英国外交部网站的消息,该人权制裁机制凸显了英国作为全球公益力量的地位,凸显了英国对基于规则的国际体系的承诺。但是,英国人权制裁机制的效果如何仍待观察。

英国对俄罗斯、沙特等国的制裁可能会损害双边(战略)关系。在2018年谢尔盖 斯克里帕尔死亡后,英国与俄罗斯的关系降至冰点。本次制裁名单的出炉将会进一步恶化英俄关系。但外交大臣多米尼克 拉布仍主张实行严格的制裁机制。根据《2012年美国马格尼茨基法案》的英国版本,英国一直致力于制裁俄罗斯、沙特和朝鲜的特定个人和组织。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法案是拉布和前工党外交大臣大卫 米利班德共同在英国下议院提出的,这意味着该法案具有跨党派共识的意味。

就算制裁越来越精准,但制裁背后涉及到各方的实力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力度,效果越来越难判断。一般而言,如果集体实施制裁,制裁的效力会更大。英国期望利用其自主制裁机制与欧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合作。但是,制裁措施对双方而言是两害的,对全球社会也是有害无利。一旦打开制裁的潘多拉盒子,英国与其他被制裁国很难找到一个达成和解的方式。人权制裁名单是英国外交博弈甚至战略压制的工具和手段,这充分说明英国政府为了刷存在感,显示其在国际舞台上仍是一个主要玩家。

进一步说,制裁更多的是一种信号的释放,制裁本身并非是目标,也远非真正的问题解决之道。但英国人权外交的背后充满了西方狭隘的人权观。因此,人权制裁措施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