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王虔)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着的多方面挑战,如何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如何推进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的突破,如何应对挑战并赢得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7月17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行在线改革形势分析会,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开展讨论交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就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出五点建议。
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着眼点,应不仅着眼于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还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至今,向要素市场化领域推进是必然的趋势和国家战略选择。改革开放40多年来,改革主要还是在商品市场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放开方面相当滞后。基于此,新阶段应该把要素市场化作为经济改革的“重头戏”。现阶段发展遇到的矛盾如何解决?需要挖掘内部潜力,其中要素市场化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与此相关的人的发展和社会改革方面,常修泽举例,劳动力市场一个重要内容是户籍制度改革,这个改革涉及到人、特别是两亿九千万农民工兄弟的自身解放和发展问题。还有技术要素市场化,涉及到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身价”问题;管理市场涉及到企业家和管理者的价值实现问题等。他指出,把这些涉及到人的方面聚合起来,会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无疑会促进人在新条件下的解放和发展,有助于保护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和人格权。
常修泽表示,要素市场化有助于破解中国存在的“二元结构”,这既是个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破解这个问题,无疑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对于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不要“完全”看成是割裂的“两个板块”,而要在“很大范围内”看成是“形神兼备”的有机整体一起推进。
常修泽指出,要素和产权是两个范畴,在“很大范围内”彼此是交叉的,不可以说“凡是有产权的都是要素”,但可以说“凡是要素都有产权”。
他表示,产权对要素有“三全”:范围全覆盖,所有的要素都有产权;过程全贯通,产权制度贯穿要素运动的全过程,完善产权制度,“很大范围内”是完善要素产权的界定制度、配置制度、交易制度和保护制度;生命全周期,产权是生产要素的生命,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相伴相随,“形神兼备”。总之,要素市场化配置实则是“产权配置”,要素价值实则是“产权价值”,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应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不用“赋予”要素产权的说法,而采用“承认”“尊重”的说法,以更好地激发要素主体的活力。
常修泽认为,产权是要素自身的“内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外部“赋予”的。如工人的“劳动力产权”、知识分子的“知识产权”、管理者的“管理产权”,都不是外部赋予的,都是自身具有的,当然各自有差别。因此,建议采用“承认”“尊重”或“维护”等提法。
明确增加管理要素(企业家)市场,从而使要素市场体系完整化。
常修泽指出,目前已经明确开列五大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数据市场。但是没有正式把管理要素(企业家)列入市场体系之内,应补充完善。
在实践中可把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结合起来。
常修泽表示,在实践中,可以拓展到另外的一些自然资源,譬如山岭、荒地、海域、滩涂等;同时也拓展到某些社会资源方面,如“公共工程承包经营权”配置市场化,公共设施的“维护管理权”配置市场化,以及城市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等行业“特许经营权”配置市场化等;也可以考虑拓展到某些行政资源方面,如政府采购、公用车辆的使用、行政系统闲置房屋等。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出“大戏”,把公共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结合起来一并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