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升级与华对抗将给澳中关系的发展蒙上阴影

发布时间:2020-07-06 11:24:1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季澄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澳中,对华接触政策,罪证,新州,澳方

季澄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从今年年初至今,澳大利亚政府的反华排华“小动作”不断,致使澳中关系骤然紧张。最近,澳联邦警察和情报机构又以所谓“私通中国”和“为中国渗透澳大利亚”为由,对澳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工党上议院议员莫泽尔曼的私宅实施搜查。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该事件绝非单一孤立的存在,而是澳政府持续升级与华对抗举措的一部分,是澳国内反华排华势力打着“反外国势力渗透和干涉内政”的旗号,对本国友华人士实施的政治迫害。此举不但会助长澳国内各阶层对华非理性行为,更将给澳中关系的长远发展蒙上阴影。

澳借疫情全方位升级与华对抗

首先,澳方漠视中方援澳善意举动,无端质疑指责中方抗疫成果。在澳中关系深陷风波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仍以大局为重,向澳方出口1000万个病毒检测试剂盒,使后者的检测能力提高近20倍。但澳方对此熟视无睹,执意要求对病毒起源发起所谓“国际独立调查”,公开对中国抗疫举措和信息公开透明度提出质疑。澳国库部长甚至扬言不会在健康与经济之间进行妥协。

其次,以“反渗透与干涉”为由,政治迫害澳友华人士。作为新近发生的议员“被抄家”事件的主要参与方,澳情报机构声称这是该国自冷战以来“前所未见”的一次调查。澳总理莫里森宣称外国干涉的威胁是“真实的”,采取行动更是“必要的”。相对于政府高层的“言之凿凿”,澳国内反华媒体给莫泽尔曼罗列的“罪证”却显得滑稽可笑、难以服众。与此同时,该议员在今年3月就曾因撰写肯定中国抗疫工作的文章受到批评,被迫辞去在新州上议院的公职。

第三,澳政府反华排华负面效应向民间下沉,刺激澳民众对华不理智行为。据悉,长期具有辱华倾向、支持“港独”势力的昆士兰大学学生帕夫卢,竟以“安全受威胁”为由,公然投诉中国驻澳外交人员,并将自身被停学的理由归咎于中国。

多重因素致澳沦为反华“急先锋”

澳政府近期加大对华抹黑、造谣与诬蔑力度,是历史与现实、内部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一,澳右翼媒体对华报道立场极度偏颇,公然配合澳政府捏造、散布反华虚假信息。早在疫情暴发前,《悉尼先驱晨报》、《时代报》等媒体就曾炮制所谓“中国间谍案”,妄图营造“中国阴谋论”的论调;疫情期间,澳第九频道《60分钟》栏目发布虚假信息,在将新冠肺炎称作“中国制造”的同时,罔故事实真相,刻意渲染台湾当局的抗疫“成绩”;在议员“被抄家”事件中,该栏目无视正常司法程序,玩弄“未审先判”的把戏,企图坐实莫泽尔曼“通中”的“罪证”。

其二,美暗中支持,对澳国内反华排华情绪推波助澜。基于历史原因,美澳同盟具有不对等的鲜明特征,澳对美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依赖,恰好可以解释新冠疫情在美大面积暴发之际,澳政府调转对华温和舆论导向,与美一道向中国发难。此外,美官方机构通过暗中资助澳智库和媒体的方式,试图影响其对华政策取向,甘当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在经贸往来层面,中国作为澳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澳升级与中国的对抗,将对自身经济造成结构性冲击。澳官方统计显示,2019年澳中双边贸易额高达1589亿美元,澳对华进出口金额分别占其贸易总额的25.8%和38.2%。可以说,中国经济对澳国家经济的强大吸附能力,使得对华贸易成为澳制定经济政策时不能绕、也绕不过去的“必选项”而非“备选项”,这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

在人文交流层面,一方面,澳政府对本国“知华友华”人士的盲目打压,将极大压缩该群体在澳国内舆论发声空间,不利于政府出台理性、客观、全面的对华政策。另一方面,反华排华效应在澳民众中加速发酵,恶化当地华人的生存环境。据澳媒统计,今年四月至今,该国已发生近400起反华事件,部分华人甚至受到言语与行为上的双重攻击。

应当看到,在澳政府升级与华对抗,反华排华举措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该国部分有识之士仍呼吁政府保持独立自主的对华接触政策,将围绕两国关系的辩论控制在理性范围之内,谨防被国内外激进政治势力挟持。

总而言之,唯有澳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原则,回归理性、客观的对华政策主基调,才能确保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责任编辑:唐华)(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