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草地各生态功能区实施措施
面向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国家重大需求,依据上述分区方案、各生态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生态和环境敏感性,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异,以合理配置草地的生态-生产功能为切入点,提出了各生态区应采取的重点措施。
湿润半湿润草甸草原与草甸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水源涵养、碳固持、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施措施上,坚持生态优先,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的原则,严格实施以草定畜,从根本上遏制超载过牧和草地退化的势头;采取禁牧、休牧、减牧、轮牧等管理措施,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保护黑土,禁止开垦草原等行为;采用乡土草种补播、土壤生物修复、施肥、松土、切根等措施,加速严重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同时,创新草牧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人工草地、优质草产品加工、草原特色生物种养技术,探索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半干旱草原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防风固沙和土壤保持。在实施措施上,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利用的原则,严格控制载畜量,遏制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的势头,并将一部分生态空间和承载力还给野生动物;采用乡土草种补播、土壤生物修复等措施,加速修复沙化、风蚀、水蚀、水土流失、盐渍化草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稳定性;采取禁牧、休牧、减牧、轮牧等管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严格限制矿产资源开发,禁止开垦草原;创新草牧业发展方式,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暖性灌草丛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在实施措施上,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利用的原则,加大坡耕地退耕还草、还林;根据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和规律,科学配置植被恢复中草-灌-乔的比例、植物-水分关系和人工植被群落结构,加速植被恢复,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在植被恢复中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措施为辅,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严格限制矿产开发;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
干旱荒漠-绿洲-山地草地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依托于绿洲系统,因此在实施措施上,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水资源和生态承载力确定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合理调配流域内的水资源,控制人工绿洲规模,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严格限制放牧等生产活动,保护荒漠植被;加大力度修复严重沙化、风蚀、水蚀、水土流失、盐渍化的草地;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大部分荒漠区纳入自然保护地,发展可控的荒漠和绿洲旅游业;探索脆弱荒漠草原生态保护与沙产业发展的新范式。
高寒草甸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实施措施上,坚持生态优先,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的原则,严格实施以草定畜,控制载畜量,从根本上遏制超载过牧;将部分生态空间和承载力还给野生动物,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适度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采取禁牧、休牧、减牧、轮牧等管理措施,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采取乡土草种补播、土壤生物修复等措施加速严重退化草地的恢复和重建;探索草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高寒草原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在实施措施上,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控制人类活动强度和载畜量,将不小于 50% 的生态空间和承载力还给野生动物;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严格限制脆弱高寒草原特色生态旅游业;采取禁牧、休牧、减牧、轮牧及杜绝乱樵滥采野生植物等管理措施,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
高寒荒漠区。该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功能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措施上,应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绝大部分生态空间还给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