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邵志豪:教育精准帮扶,让师生拥有更光明未来

发布时间:2020-05-28 15:39:2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全国两会,代表委员

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全国各地中小学“停课不停学”,纷纷开始尝试线上教学,将课堂搬到网上,让师生在家里也可以正常授课和学习。与此同时,各种类型的在线教育也应运而生。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邵志豪表示,线上教学应是一个有组织的有监督的行为,特别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一个线上教学的管理平台,即谁想开展线上教学都到这个平台里去申请课堂、申请学校。线上教学应该跟线下教学一样,也要有资质的审核和审定,。

5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就“教育帮扶”话题接受了中国网专访。邵志豪指出,使用线上平台进行教育帮扶,可以省去教师的时间、路途成本,组织更为便捷,让更多学生受益。

image.png

中国网:据了解,东北师大附中从2016年开始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学校进行教育帮扶,是什么样的机缘让学校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为基础教育服务。几十年来,一直积极推进与所在地区的基础教育单位,特别是和中小学进行对接。一方面,把高等教育当中关于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落地扎根到基层的学校中,同时让东北师范大学的广大师范生到基层学校去学习和实践,更好地适应走向教师岗位。东北师范大学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活动推进,为当地政府和中小学提供了大力支持。其中有一些学校的活动推进,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会有一些对接工作。

2016年,大学找到东北师大附中,希望附中对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以下简称“甘南县”),承担“国家级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准帮扶”项目,东北师大附中开始深度参与系统化的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image.png

中国网:教育帮扶就是为贫困地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和师资的帮扶,这样理解对吗?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贵校对甘南县教育帮扶都做了哪些工作吗?

我认为,教育精准帮扶的内涵除了提供教学资源和师资帮扶,其实更为丰富。教育的精准帮扶,有阻隔代际贫困传递的作用。从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校舍改造的帮扶,逐渐到学生补助资助、教师队伍建设的帮扶,再到教育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学生培养的帮扶,教育的精准帮扶已经从硬件帮扶走向软件帮扶,甚至到了教育教学理念的帮扶,是更为全面系统的帮扶。

东北师大附中对甘南县中小学校的帮扶量力而行,选择了教师队伍的精准帮扶。这既是我们的长项,也是我们热衷于去做的。我们对甘南县的帮扶核心就是全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教研、高考培养和学生培养”四个方面的能力。东北师大附中每年都会分批次组织老师到当地送课,送培训,送讲座。我也每年会送一个讲座到甘南县。同时我们也会请当地教师到学校来进行跟岗培训,组织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手把手地帮助他们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

image.png

中国网:一个地区的城市化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快慢与这个地区的人们受教育程度密不可分。在帮扶过程中,当地教育出现了哪些可喜的变化?这对于当地总体的发展进步有哪些积极意义?

这四年精准帮扶的工作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大家都觉得很解渴,当地老师们非常喜欢。

第一,教师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对于贫困地区来说,交通并不是很便利,感觉没有人关心,大家对外边的情况了解得少。现在有这样的“名校名师”主动帮扶,当地教师会觉得,还有人愿意帮助我们,惦记着我们,我们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期盼的光芒,被需要是一种很高的价值追求。我每年无论都忙,都会抽时间到当地做一场讲座,我看到了他们积极向上,求知若渴的眼神。东北师大附中每位老师在去送教后都会很激动。他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来我的一点点努力,会让那么多人受益“,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崇高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因此,东北师大附中把这项工作当作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来落实。

第二,当地教师在讲课比赛、教研比赛中获奖的越来越多了,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了。他们越来越注重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当地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了,无形中注入了教师发展新的生命力。因为教师不断地教研,不断地学习,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变革的新的知识。

第三,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东北师大附中每次送课也是按照当地政府期望的内容送课,送的最多的就是高三的课程,包括专题讲座。希望给高三的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跳出简单的重复训练,来到能力提升的讲座中来。四年来,我们看到了学生能力的提升,本科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升学率的提高,考上名校的学生数量增加,当地的孩子们找到了一条不断发展的路。

第四,我们每次到当地送讲座的时候,当地主管的县委领导和教育局领导都会亲自对接,全程倾听讲座,我们感动于政府对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教育的重视。四年来,我们得到反馈,教育精准帮扶稳定了当地的教师队伍,稳定了当地的优秀的学生队伍,老百姓对甘南县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大家看到了光明的未来和希望,这是东北师大附中教育帮扶工作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image.png

中国网:四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对甘南县中小学的教育精准帮扶,在提升了当地教师专业素养的同时,是否激发了他们的内驱力?

教师的岗位是一个终身学习的岗位,需要不断地加深自己的教研能力。因为时代改变,学生在变,课程资源在变,需要老师不断地学习提升。教师发展提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教研。老师们对基础教育的热情和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这次教育帮扶,给甘南县教育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推动力,让他们看到了教育教学的榜样、模板、引领。通过手把手地带动当地教师,让他们看到了每个人在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岗位上都能做出大的成就来。

中国网:东北师大附中对甘南县的教育帮扶已经进行了四年,您认为目前贫困地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最欠缺的是什么?有哪些贫困地区力所能及的举措能够减轻它们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教育帮扶已经从保障性帮扶转向了内涵性帮扶。保障性的帮扶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校舍的改造,义务教育的免费午餐,学生的补助资助等。内涵性的帮扶更多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等,这些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专业的帮扶。相对于这样的专业帮扶,东北师大附中这样的学校就更有优势了。

我们在帮扶过程中发现,现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最欠缺的是教育质量的提升,而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的是育人方式、育人理念、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这些因素中,最关键的是教育理念的提升,这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精力,需要慢慢变化。比如,以往面向高三学生的复习,更多的是基础知识的重复性训练,而面对新的人才选拨机制,应该从知识到能力、品格、学科素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等方面来评价。这些靠简单的刷题是无法实现的,需要老师给学生打开视野,梳理归纳,进行能力提升,这些是一线老师最缺乏的,我们的教育帮扶,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提升这些方面的能力。

除了甘南县,东北师大附中还对接了吉林省国家级贫困县安图县。前段时间因为疫情的变化,吉林市高三学生停课,东北的师大附中进行了线上教育帮扶,同时也面向吉林地区的高三学生送课。去年,我们还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到山西昔阳县大寨村进行教育帮扶。虽然只是几节课,但是带去的更多是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风貌和风尚,是理念和做法,给到当地教师的是一种激励。

image.png

中国网:您觉得相对于国家培训项目,基金会的支持,专家团队的指导,东北师大附中作为一所学校给到贫困地区的帮扶,有哪些优势和经验?

第一,这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帮扶和指导,更接地气,更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大家是基于相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的交流研讨;第二,是学校和学校的对接,是学科整体和全学段的对接;第三,这是长期的,极为可贵。很多教育帮扶是点缀式的,而学校之间的帮扶,既体现了时间轴上的线段式的对接,同时也是教师团队的立体的对接。比如,甘南县每个学校每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十个老师,第二年是另外十个老师,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内生的激励。这是这项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也希望全国很多学校都能参与进来。

疫情开始时,教育部刚刚宣布学生停课,东北师大附中就对甘南和安图地区送课,对高三第一轮复习进行专题讲座,两个县2000多名学生全部进行了线上听课。前不久,我们面向吉林市进行了高三第二轮复习的讲座,线上平台同步有3万学生听课。四年来,东北师大附中每次招募志愿者,教师们都积极报名到贫困地区进行教育帮扶,没有排上日程的教师,会感到非常遗憾,争取下次机会。学校每年会对100多名支教教师进行表彰,已经形成了文化精神和风尚。

image.png

  中国网:都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东北师大附中教师支教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他们得到了另一种教师的价值,另一种精神的升华。原来我们是教学生,学生的发展成全了我们的发展。而对同行的帮扶,让东北师大附中老师们收获了更高的崇高感。我认为,师德师风建设更多需要这种高尚的引领和崇高感。

老师每次送课需要提前准备,给当地的老师做讲座,促进了自我的成长,激发了他们忧国忧民,爱国担当,责任奉献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是需要体验来升华的,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说教。老师们每次走下去,都能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支持帮助的人和地区,这样在自己工作的同时,能主动地担当和思考,为国家的整体发展尽己所能,这种家国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image.png

中国网: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提升任重而道远,您觉得贫困地区教育应该怎样做,让更多学生拥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第一,扎根地方。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地域特点是每个学校最大的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建立当地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丰富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建设。比如,我们要城乡一体化,城市的课程资源有工业的特色,但缺少乡村的农业资源,而乡村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我认为差异的,也是平衡的。教育不能单一化,而是要特色化。如何开发当地的地域特色课程来,也是贫困地区学校未来的核心理念。

第二,借助信息化、现代化和此次线上教育带来的机会,来促进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5G网络覆盖之后,会对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带来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这既是一次有利的机会,也会带来问题的凸显。有利的是我们通过网络可以对接很多先进的课程资源和课堂教学。冲击是会让当地的教师感到差距,学生会不会挑剔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贫困地区的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优势互补的整合。

image.png

中国网:您在今年两会当中提出应“建立统一的国家线上教学平台”,平台的建立对教育精准帮扶是否会起到一定作用?

从国家层面帮助贫困地区教育实现教育质量提升,不能大一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老师必须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但是从国家层面也可以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线上资源。否则,这些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找到资源。

建立国家线上教学资源平台,首先,教师可以获得教学资源、课程、教研等资源。第二,大家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做公益。力量会集中起来,而不是星星点点的一所学校在做,这样就可以更加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