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云龙,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少数民族脱贫攻坚。2019年4月,得知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后,他专门致信表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告别了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进入新时代,独龙族摆脱了长期存在的贫困状况。这生动说明,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他说,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少数民族实现脱贫攻坚、创造美好生活的方向。
整族脱贫的独龙族和毛南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摆脱贫困的缩影。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贡山县独龙江乡是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也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直到2009年底,全乡人均年收入不到900元。针对独龙江乡的贫困状况,云南省启动了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全省32个部门参与,1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参与帮扶,驻村开展项目实施。脱贫攻坚彻底改变了独龙江乡的面貌。2018年底,独龙江乡实现整族脱贫,全乡所有群众住进了安全稳固的房屋;所有村寨实现通车、通电、通4G网络、通电话、通广播电视、通安全饮水;大病保险全覆盖;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保持100%。2019年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毛南族也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环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广西2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大部分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和岩溶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缺少,交通困难。2015年,全县6万多毛南族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47万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环江县狠抓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强化扶贫扶志,多措并举攻克贫困。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
党和政府一直大力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规模地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扶贫工作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是国家重点扶持对象。1986年首次确定的331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141个;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中民族自治地方有257个;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再次把民族地区确定为重点扶持对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少数民族扶贫的力度。在重新划定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时,对少数民族县扩大扶持范围,进入重点县的少数民族县(不包括西藏)增加到267个,西藏作为特殊贫困片区列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范围。最终,受到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县为341个,占少数民族地区县(旗、市)总数的53.5%。此外,中央财政设立少数民族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生产。
兴边富民行动促进少数民族脱贫。我国边境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人口稀少等原因,大部分属于欠发达地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边远地区。边境地区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特殊短板和薄弱环节。1999年,国家民委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倡议发起“兴边富民”行动,开展边境建设工程,其宗旨是振兴边境、富裕边民。兴边富民行动的任务是开展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扶贫攻坚,实施以水、电、路、通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自正式启动以来,国家对兴边富民行动专项投入不断加大。《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边境地区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此,国家实施边境地区就地就近脱贫专项行动,实施边境交通脱贫攻坚工程、护边脱贫工程、兴边富民整村推进工程、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工程等工程,改善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和其他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脱贫。中国有22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这些人口较少民族大多处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边境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生产生活存在诸多困难,贫困问题十分较突出。为了解决这些民族的贫困和发展问题,“十一五”时期,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编制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年)》,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行政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国家又制定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要求大幅提升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基本实现“五通十有”,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或以上水平,1/2左右的民族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或以上水平,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一半。《“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三五”期间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行政村的目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达到或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基本住房安全有障;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宽带、通电商;集中式供水、清洁能源、卫生厕所、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村务便民服务站、便民连锁超市、稳定增收产业(或创业致富带头人)达到有关建设要求。
少数民族与全国人民一同迈入小康。由于历史、自然和地理等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贫困问题严峻。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基本都是民族地区。民族地区是国家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硬骨头,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提出,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805万人等7个方面23项定量指标。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国家实施少数民族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综合扶贫工程,包括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脱贫专项行动、边境地区戍边就地就近脱贫专项行动、特困和人口较少民族精准脱贫专项行动。随着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少数民族和地区贫困状况显著缓解,贫困民族地区的交通、通讯、电力、饮水、基本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恰好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帮扶力度之大、投入资金之巨、派出人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121万人下降到2019年11月底的11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下降到0.79%。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为2020年全面脱贫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