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中国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

发布时间:2020-03-31 09:53:3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董战峰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生态,脱贫,旅游业,金山银山,“两山”理念

作者:董战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博导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3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同村民们亲切交谈,了解该村多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发生的巨大变化。生态脱贫是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内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和归宿。生态脱贫是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一种脱贫工作模式,是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的“双赢”之举。“两山”理念是推进生态脱贫的重要遵循,生态脱贫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重要方式。要在总结落实“两山”理念生态脱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建立生态脱贫的长效机制。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脱贫

生态脱贫的关键是要有生态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结合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情况,通过多种措施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形成成熟的生态产业体系,带动贫困地区收入增加是中国通过生态产业推进减贫的主要做法。

一是发展地方特色生态旅游业。利用本地区的生态资源合理发展生态旅游业,引导游客回归清新幽静的大自然,带动贫困地方消费,拓展贫困群体脱困渠道。生态旅游业成为中国各地经济发展和扶贫脱贫的重要抓手。

二是发展地方特色生态农业。通过技术扶持、政策引导等积极推进贫困人口参与生态农业种养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结合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打造农业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示范区,利用新兴网络创新销售模式,提升农业效益,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三是引入发展要素打造生态品牌。积极引入外来资本、先进技术、高品质项目等经济发展要素,打造特色生态产品品牌,通过电子商务宣传,吸引生态消费,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四是拓展绿色投入渠道。对贫困地区加大绿色金融的应用支持,持续创新优化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解决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过程中“钱从哪里来”这个关键难题,实现生态扶贫产业运作所缺乏的土地、劳动、技术、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到位,推动生态化产业和产业生态化,支持贫困地区实现绿色发展,防止扶贫开发滋生环境问题。

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拉动脱贫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生态脱贫的基础,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既能创建“绿水青山”,又能可持续开发生态产品,发挥生态保护的扶贫效应,提高贫困人口受益程度。主要的做法为提供贫困人口的绿就业,包括招聘贫困人口为造林员、护林员、河道管护员等,在建设生态环境的同时带动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目前,中国主要的重大生态工程主要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牧还草工程、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工程,这些重大生态工程的地方就业和减贫脱贫效益显著。

中央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加速脱贫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扶持,不断完善财政扶贫开发政策,着力创新财政投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资金使用规范管理,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2016年—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884亿元,连续4年每年增加200亿元,年均增长28.6%,相关转移支付和债务限额分配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其中,2019年,中央安排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持续加大中央财政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贫困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持续扩大政策实施范围,不断完善补助办法,逐步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支持力度,明确资金重点用于扶贫、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等领域。

加大对贫困区重要生态产品供给的投入保障。如,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机制,不断健全各级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抓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监管,保障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根据牧民由于禁牧限牧要求的机会成本损失水平,制定补助办法,及时足额向牧民发放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推动贫困区实施生态综合补偿。中国积极推进生态综合补偿试点,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的贫困县为主体,整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化补偿等渠道资金,结合当地生态保护实际需求建立生态综合补偿制度,并健全有效的监测评估考核体系,把生态补偿资金支付与生态保护成效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地区农牧民在参与生态保护中获得应有受益。

深入推进生态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态资本造福于贫困地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地制宜,遵循“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决心、“滴水穿石”的坚定毅力,全力以赴推动生态脱贫落实“两山”理念,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脱贫之路,中国终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美丽中国”之梦。虽然中国多数贫困地区正在通过生态脱贫落实“两山”理念,但是,当前部分地区还存在脱贫不实、脱贫质量不高的问题,也存在因病、因灾、因残等返贫的多种风险,需要继续加大力度、持续深入推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首先,要做好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重点排查生态重要区域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情况是否到位,全面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其次,要面向生态重要区域不同类别的贫困人口,制定差异化的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的帮扶政策。第三,要精准识别生态重要区域各类返贫风险因素,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体系和动态帮扶机制,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予以帮扶。第四,要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持续加大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基建投资用于扶贫的力度,省级财政、对口扶贫的东部地区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要加大扶贫资金整合力度。最后,要保持政策稳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进形成生态减贫长效机制,狠抓责任落实,切实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