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疫情后期企业如何走出V型复工复产曲线

发布时间:2020-03-28 14:06:3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叶开
关键词:复产复工

唐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马银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

三月下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以武汉为主战场的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被阻断,但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压力主要来自境外输入。3月18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市场主力军。国办《意见》就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可能会遇到的税收、社保缴费、投资和融资问题给出了多项政策指导意见,加大帮扶力度,提高复工复产服务便利度。

税收方面,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可获得定额税收减免、担保贷款及贴息、就业补贴等,政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标准最高达上年度缴费总额的100%。社保方面,企业可继续获得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会保险费优惠,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顺延。投资方面,重大产业项目和带动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可获得优先投资,就业带动能力强、环境影响可控的企业项目,可进入环评审批正面清单。融资方面,强调金融机构提高对企业的信用贷款、续贷和中长期贷款比重,推动新增贷款更多支持首次获得贷款的中小微企业。大企业、头部企业运用获得的融资,以预付款等形式向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支付现金,带动共同发展。

疫情来临时,企业面临内外纷繁复杂的局势,经济停摆不仅造成营收断崖式下跌,也会使得正常状态下的管理体系无法提供应急功能。高效的管理是维持企业诸多层级正常运营的主要方法,而企业存续的根本是中国经济市场,包括供给端和需求端。当第一季度的营收难以保证时,企业原本存在的组织管理问题就彻底暴露了,但这也是企业发现其自身管理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机遇,能在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负面影响下依然存活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自身管理过硬的企业。

营收危机暴露的组织管理问题,在营收反弹中优化企业管理。就目前复工复产进度来说,制造业企业复工程度较高,部分沿海地区达到90%,而各地服务业,如餐饮和旅游行业则仍然保持低位复工率。但随着国内疫情高峰的安全渡过,可以预见的是第二季度会迎来消费需求的反弹,这会缓解第一季度的营收危机状况。

具体来讲,企业在短、中、长期可以采取不同的手段来应对疫情压力:

一、短期来看,抓住政策红利,完善组织管理,迎接营收反弹。对企业来说,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这是最终决定企业能否在疫情中存活下来并站稳脚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在备足防疫物资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研究并使用好政府所推行的财税减免政策、融资放宽政策、社保费用延期和减免优惠政策是在迎接市场需求回暖前应做的基本功,也是短期内形成企业免疫力的有效办法。另一方面,这次疫情期间加速了线上消费新业态的形成,线上餐饮、问诊、教育等服务市场需求蓬勃发展,这为企业疫后重生带来了需求端的利好。

二、中期来看,建立企业危机应对机制,增强组织免疫力,走创新驱动路线。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发力激活企业自身发展潜力,推进和完善雇主联合组织以及其服务企业和服务政府的职能,通过行业内部、产业链上下的联系和互通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市场的匹配效率,相互协作,共同拓展市场空间。同时应通过雇主联合组织的培训和相互学习,及时认清市场变化,了解行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组织的变革和更新,随时准备好应对不确定的风险。

三、长期来看,赋能数字化,融入工业互联网。此次疫情危中有机,线上灵活化工作模式和灵活化用工使得企业在组织管理上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云平台办公,主营业务线上化可以增强企业风险抵御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通过数字平台工具可实现云招聘和云考核;企业基于物联网可以实现高效运转的物资供应从而确保产业链畅通;积极融入基于5G应用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内部质量优化和外部协同效应提升。(责任编辑:唐华)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新冠肺炎课题部分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