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斌:疫情之下如何守护和增强“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

发布时间:2020-03-27 16:35:38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孔令瑶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疫情,增强“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孔令瑶)全产业链是中国制造的有力保证,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高级化的强大平台。受疫情影响,我国多个行业的产业链受到较大冲击。要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高度重视守护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3月25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召开“疫情冲击下的产业发展”专家网络座谈会表示

近年来制造业产业链“外溢”现象不容忽视

张占斌指出,在疫情发生之前,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的安全就面临着风险和挑战。近几年,外资及中资制造业向东南亚、印度、墨西哥等海外地区转移加速,产业链“外溢”现象不容忽视。

中国制造产业链面临一场艰难的攻防战。产业链“外溢”现象的形成受到客观经济规律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战略、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合力影响。一方面,由于成本、市场和技术获取等多种因素,产业链的重塑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趋势,我国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制造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是一种客观趋势;另一方面,制造业重新受到全球各国重视,欧盟、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制定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战略,全球争夺制造业高端链条的竞争日趋激烈。

“无论是产业链按照市场规律的自发‘外溢’,还是外力导致的被迫‘外溢’,都会对我国产业链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张占斌表示。

疫情的叠加效应放大了我国产业链的安全威胁

张占斌指出,疫情暴发以来,由于初期封城封路、停工停产,使得一些产业的供应链中断。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及时调整了防控策略,要求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适时调整了防控措施,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但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统筹安排难度很大,落实起来并非易事。同时,全球供应链都是相互镶嵌的,疫情对全球的制造业务造成了重大影响。疫情导致中国对外国产品需求下降,致使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明显受到影响。

守护和增强“中国制造”产业链安全

张占斌表示,我国制造业具有产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强和市场潜力大的比较优势。同时,我国疫情的防控已经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为大规模的复工复产创造了条件,也为全球产业链的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他指出,要针对疫情防控的特殊环境,适应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高度重视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安全造成的冲击,把短期消除疫情冲击和长期降低对外依赖性、提高产业链控制力结合起来,构建国家产业链安全防控体系和海外利益保护和救援体系,建立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长效机制。

要科学评估疫情对我国产业链安全的影响,分类制定安全预案。评估和预案制定要区分短期和长期、疫情严重区域和一般区域、关键链条和普通链条、国内和国际、重点行业和非重点行业等情形,分类实施,精准防范。

要打通“堵点”“痛点”,精准推动产业链上重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保持产业链总体稳定,保障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要保障产业链重要环节上的企业、与疫情防控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企业、短期受疫情冲击较大企业优先复工复产。

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在全球产业链调整重塑中增强我国产业链的控制力。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的重点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增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要积极调整我国产业链布局,锁定产业链优势环节,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在产业链重要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要推动产业链跨国界依赖向当地要素和消费市场延伸,增强维护产业链安全的经济合理性。与拥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谋求合作共赢,或吸收当地的优势要素,或向当地转移生产环节,推动了产业链跨越加工环节,向要素和消费市场延伸,维护产业安全的关注点就相应地从原来的焦点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要构建国家产业链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外商投资并购、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全程监管。

要着眼于建设制造强国高标准的要求,制定维护产业链安全的长效机制。科学布局产业链,确保重点产业安全稳健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合作分工,合理确定生产力的重大布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