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歧视”也是”病毒”,得治!

发布时间:2020-02-21 10:48:5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戚易斌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华尔街日报,病毒基因,疫情暴发,疫情歧视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迅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人民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和关心,但同时,也有一些国家出现了排华情绪,其中不乏针对中国和华人的侮辱和歧视性言行,让人万分愤慨又倍感忧虑。

目前这种排华声音已出现在韩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这些国家的一些商家直接在门口写着“中国人禁止入内”,还有一些媒体则将中国污蔑为“黄祸”,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并公开宣扬“中国孩子别出门”。生活在德国柏林的一位杨姓女士称,她近期既未回国又没有任何身体不适,仅仅因为是中国人,就被拒绝进入当地一家诊所,甚至没有解释的机会。

面对疫情出现恐慌和不安,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相关言行超出了基于恐慌而采取防范措施的正常范围,从而做出过激反应,其本质就变成了种族歧视、“疫情歧视”。当中国正在全民抗疫的艰巨时刻,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和侮辱行为,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严重伤害着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侨华人的感情,且挑战着国际人权法的红线。

歧视也是一种“病毒”,而比病毒传播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隔阂。衍生自种族歧视的“疫情歧视”,其根源依然是我们并不陌生的固有偏见、刻板印象和盲目无知。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种族主义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恶意攻击的尝试,疫情的暴发,只是给了他们又一次煽风点火、落井下石的机会而已。至于个别国家政客的“脱钩”言辞和唱衰论调,也是谋求政治利益的“常规操作”了。

有病就得治。面对“歧视病毒”,沉默只会加速它的蔓延,以至加深隔阂,扰乱人心。在2月19日的外交部网上例行记者会上,对于《华尔街日报》日前刊发诋毁中国抗疫努力的带有种族歧视色彩文章一事,发言人耿爽表示,中方已向《华尔街日报》提出严正交涉,阐明中方的严正立场,要求《华尔街日报》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公开正式道歉并查处相关责任人,但《华尔街日报》迄今仍在推诿、搪塞,既未公开正式道歉,也未查处相关责任人。鉴此,中方决定从即日起,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京记者的记者证。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那些发表种族歧视言论、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媒体,必将付出代价!

同时,海外华侨华人在这场反歧视运动中也空前团结,发挥了各个不同团体不同背景的力量。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让国外主流社会听到了来自华社的万众一心的呼声。例如,在荷兰某电台发生因新冠肺炎疫情针对华人的歌曲歧视事件后,全荷华人社团立即组织了应对会议,并推举出由律师、华人社团代表、二代华人代表等参加的行动小组,迅速与电台管理层就该歧视事件进行法律交涉。代表们还通过微信和当地华人媒体的微信推送,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按荷兰法律程序报案、与警察如何沟通。在短短几天内,全荷反歧视委员会就收到了3000多份报警记录,国会收到了5万多份请愿书,而要纳入国会需要讨论的请愿数字是4万份,这在过去其他案例上往往要经过一年甚至数年才能达到。

必须看到,中国是此次疫情的受害者,也处在防控疫情全球扩散的第一线。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措施不仅在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全世界负责。中国第一时间向世界各国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展现出高度透明和负责任态度。全球除中国外确诊病例不到中国境内病例的1%,这正说明中国有效防止了疫情向其他国家蔓延。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所言,中国在此次战“疫”中所做的事情已超出了对其的要求,如果不是中国在战“疫”上投入的巨大努力,全球其他国家将会看到更多感染病例以及死亡。谭德赛认为,中国此次采取的许多措施将成为全球疫情应对的新标杆。

2009年始于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以及2014年始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取得战“疫”胜利,都充分说明越是在大灾面前越需要世界各国众志成城,共同进退。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时代,共同努力有效遏制疫情扩散,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当中国陷入新冠肺炎疫情之痛时,所有人都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团结合作,将心比心,而非重拾歧视或排华的陈旧思维。以邻为壑,排除不了病毒,终究害人害己。(中国网评论员 戚易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