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白韵之) 1月6日,由环保公益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合编写的《十年有成: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在十年评价期内取得历史性进步。
报告显示,基于连续十期对120个城市的PITI评价,前十名的城市有:宁波、北京、温州、青岛、杭州、上海、台州、深圳、常州和广州。
前十个城市历年评价得分
据了解,PITI指数从系统、及时、完整和用户友好四个维度,对涉及污染源管理的日常监管、自行监测、举报回应、排放数据、环评信息等五大项进行量化评价。
“十年有成”,首先反映在公开信息量的增长。2008年,通过公开渠道可以获取的违规记录数量为2.4万条;截止2019年,IPE的蔚蓝地图数据库获取的企业环境违规记录总数已逾160万条,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总量逾18亿条。一批领先城市已经迈向“应公开,尽公开”。
从信息发布的完整性看,多数城市从发布一个简单名录,转变为发布完整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监管和监测信息发布及时性也大幅度提高,其中逾2万家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实现实时公开;而随着污染源信息披露逐步迈向专栏化,进而趋向平台化,信息发布的友好性也显著提升。
在绿色供应链方向,逾万家企业在品牌推动下改善环境表现或做出公开披露,基于环境大数据正在形成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在绿色金融应用方向,随着基于蔚蓝地图大数据的企业环境信用动态评价系统的应用,推动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巨大潜力正逐步被挖掘;在公众参与方向,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兴起,政务模式的创新,助力公众知情参与,绿色江南等环保组织已经在数据基础上形成了对逾万家重点监控企业的有效监督。
报告建议,未来十年,中国环境监管和信息公开需从政府监管信息公开向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扩展,从监测浓度信息公开向排放总量信息公开扩展,从一般污染物公开向特征污染物公开拓展,从本地主要污染物公开向能源和碳排放信息公开拓展,从重点监控企业信息公开向更多企业信息公开拓展,从固定污染源信息公开向移动污染源信息公开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