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五年来】
“甜甜的,可以直接饮用!”寒冬晌午,湖北丹江口库区的水面上罩着淡淡的雾气,十堰市关门岩村51岁的翟运华双手捧着清澈的江水喝了起来。翟运华见证着汉江生态的逐步好转,网箱取缔、荒山种树、退耕还林……俯瞰壮阔的库水,湛蓝无垠,远山郁郁葱葱。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年来,作为核心水源区的湖北省十堰市现在情况如何?
“为北京送去最甜的汉江水”
“看,汉江在十堰境内越流越干净!”近日,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提供了一组监测数据,汉江自羊尾监测站进入十堰境内,干流过境216公里后,自沈湾监测站流出十堰。汉江在十堰境内总磷降低59%,总氮降低了55%。
汉江在十堰境内被人工截流后,形成1000余平方公里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库。汉江自此北上向京津冀豫5859万人民供水近260亿立方米。十堰市被称为“北方水井”。
“这里是京津冀豫四省市的水源,中国最大的水井!”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自豪地说,我们要为北京送去最干净的水。
十堰执行全国最严格的排放标准。按照国家规定,城市污水按照1GA排放标准排放。为确保“一江清水北送”,十堰自己将标准提升至地表三类水标准。同时,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也增加了处理成本。“城市污水的处理成本每吨增加0.3元。”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夏涛介绍,仅此一项十堰市政府每天就要多掏7.6万元。
自2012年以来,十堰市对境内5条主要汉江支流,实施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当地累计清污561万吨,整治排污口590个,建设生态河道130公里,建成清污分流管网1200多公里。
此外,十堰还加大点源污染的治理。夏涛介绍,淘汰了历时20年形成的黄姜支柱产业,拒批有环境风险的项目120个,涉及投资额260亿元;清理网箱18.2万只,关闭规模化养殖场134家,关停并转高污染、高耗能企业560家;先后搬迁移民46.9万人。从生态上增加水源涵养能力。当地累计植树造林86.53万亩,退耕还林237.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8平方公里,建成各类保护区37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72%。
一系列综合治理,让汉江水质连年提升。夏涛说:“过去十堰没有Ⅰ类水质断面,今年却有了5个。”去年十堰35个水质考核断面实现历史性突破,水质提升断面达7个,其中5个由Ⅱ类提升为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