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最近40年湖泊变化的主要表现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12-09 11:31:5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朱立平 张国庆 杨瑞敏 刘翀 阳坤 乔宝晋 韩博平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青藏高原,亚洲水塔,湖泊变化,湖水理化参数,浮游生物,西风,印度季风

湖泊的浮游生物变化

湖泊的浮游生物对湖水的温度和盐度变化具有明显响应。根据 2012—2015 年夏季对青藏高原 49 个湖泊的调查结果,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可以将湖泊聚为 4 个大类:第一类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相对高(1.3—4.2 mg/L),优势种类以个体较大的硅藻为主,具有水体盐度较低(<5.5 g/L)和水温相对较高(>17℃)的特征;第二类湖泊浮游植物生物量很低(0.06—0.09 mg/L),优势种类以小型硅藻为主,具有盐度相对较高(20—43 g/L)和水温相对较高(>16℃)的特征;第三和第四类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等(0.02—0.43 mg/L),其盐度(0.22—6 g/L)和水温(13℃—15℃)也相对适中,但第三类以皮克(pg)级浮游植物为主要优势种类,第四类以鞭毛藻类为主要优势类群。不同盐度类型的湖泊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差别比较大:枝角类分布的盐度范围为 0—27.5 g/L;桡足类分布的盐度范围为 0—46 g/L;无甲类分布在盐度范围为 25—76 g/L 的湖泊中。盐度超过 100 g/L的湖泊中则未发现浮游动物分布。

青藏高原的湖泊水温上升,对食物链各营养级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影响。在只有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2 个营养级的湖泊中,水温的上升促进了食物链的传递效率,更加有利于浮游动物发展,出现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值较高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总磷比值较低;相反,在具有鱼类、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3 个营养级的湖泊中,水温的上升促进鱼类发展,加剧了鱼类对浮游动物的捕食压力,造成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比值较低和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总磷比值较高。湖泊盐度升高使得浮游植物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化,浮游动物由小型枝角类、轮虫和桡足类等逐渐演替为大型滤食性枝角类占据优势;随着盐度继续上升,大型滤食性枝角类又被无甲类所取缔。因此,高盐度湖泊中的敞水区往往有利于大型滤食性枝角类(西藏溞)或无甲类(卤虫)生存。湖泊盐度变化对浮游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强度取决于食物链的长度,2 个营养级湖泊受影响程度比 3 个营养级湖泊更为强烈。在盐度为3—5 g/L 或 25—28 g/L 的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对盐度变化最为敏感。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