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成型

发布时间:2019-11-20 09:56:05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作者:陈健 袁秋岳 成都报道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电子类专业,电子科技大学,液晶面板生产线

前不久,川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川投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川投信产)与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宏明电子)签约,宣告川投信产控股宏明电子,这是四川省国资国企加速布局电子信息产业版图的重要一步。

电子信息产业在四川起步较早。1959年,中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在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诞生。四川正是在“第一只黑白显像管”的基础上,聚集起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等大批知名企业,逐渐发展起如今迈向“万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

规模迈向“万亿级”大关

成都东郊一片苏式红砖厂房,记录着当年红光厂的红火,这被视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滥觞。“第一只黑白显像管诞生的时候,我们刚刚建厂,一边抓基建,一边抓科研创新。”曾担任红光电子管厂工会主席的雷代华回忆起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仍激动不已。

红光厂、宏明电子、长虹、电子科技大学……从上世纪50年代起,四川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电子工业、科研体系,筑牢了如今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万亿级”的基础。

据四川省国资委主任徐进介绍,宏明电子是国家“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也是我国领先的大型电子元器件综合性研发生产企业。四川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川投集团为代表的国企全力布局,一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成都市极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10年后,回到成都创业。如今,在成都高新区一片造型时尚的写字楼里,极米无屏电视在这里研制。从红砖厂房到现代化写字楼,电子信息产业的“外设”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变的“内核”是科研创新。

“我们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大量经费,不断地开发新技术,给用户带来许多新颖且实用的功能体验。”钟波说。

走进位于成都双流西航港经济开发区的成都海威华芯科技有限公司,上百位研发人员正熟练地操作软件,静静地进行芯片研发。与之相比,距离海威华芯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我国首条以金属氧化物为核心、面向8K以上超高分辨率电视市场的液晶面板生产线——中电熊猫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则在身穿白色、浅蓝色连体工作服工人不断操作下,热火朝天地生产着。像这样的研发、生产场景,在四川的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园区里随处可见。

电子信息产业是四川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5”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是数字经济。

四川省经信厅厅长陈新有说:“我们的‘5+1’产业都是有基础、有优势、有支撑的,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的产业。”

四川坚持以“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强配套”的发展思路,以电子信息重大项目为突破,依托国家级“芯火”双创基地、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等打造和激活一系列产业生态圈,实现产业的链式聚集和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已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与数字视听、终端制造环节、软件研发、移动互联网应用等较为完备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体系。其中,军事电子装备整体实力居全国第1位,网络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居全国第2位,大数据应用指数居全国第4位,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5位,大数据发展综合排名全国第6位。

世界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四川生产,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四川是五大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游戏产品研发和运营中心。四川省经信厅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58亿元,居中西部第一。今年1-8月,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12.7%。

10月20日,四川正式被确定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试验区先行先试,催生了一批新场景、新业态,将为四川数字经济乃至整个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1  2  3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