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聚焦脱贫事业: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发布时间:2019-11-19 09:31:5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返贫,林月,赵德明,贫困户,青年学子

返贫抑制不是朝夕之功

谈到做相关研究的初衷,赵德明说,“我们的团队成员基本都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对扶贫工作比较关心。在合作之前,都通过校团委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做了很多各自领域的调研。在结项答辩会上被各自的项目吸引,互相结识,可以说是志同道合。通过大家调研结果的整合和交流,发现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与赵德明团队一样,林月最早接触到脱贫工作也是源于暑期社会实践。

“当时参加了一个林下经济调查的实践项目。”林月回忆,“当地的林地资源特别丰富,但是农民生活却比较贫困。看着他们守着青山绿水,却没有产业支撑,就特别想依靠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改善当地生活条件出一分力。”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祁新华认为,暑期社会实践可以给学生很多机会,培养他们的科研、思考和实践能力。“他们暑期实践回来以后,就一直在问我一个问题,是不是到了2020年就没有贫困了?这些脱贫户可以实现致富吗?我当时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就鼓励他们,可以去做个研究。”祁新华说,“这种科研的实践,既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能帮助脱贫户探索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

在祁新华看来,抑制返贫并不是朝夕之功。“比如民众内生动力的激发问题,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容易,但是改变精神层面很难。关于二代教育问题,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努力。包括政策的稳定性等方面问题,都不是立马可以见效的。”祁新华说,“我觉得学生们做这样的研究,最重要的收获,可能在于通过调研学习,展现了他们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以及做社科研究的人文精神。”

“有的学生在调研期间,会主动给贫困户捐钱,给小孩子买礼物,看到有的村子交通不便会想办法帮助他们修路。对于学生而言,已经不只把项目看成项目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些收获在高校育人层面是难能可贵的。”

赵德明在谈到对扶贫工作的理解时表示,收获更多的是感动。“咱们国家在脱贫攻坚事业上的成就,真的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的。我在没做这个项目之前,体会不到这其中的艰辛。接下来,我们会继续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去探讨,如何让这一项正义而伟大的事业,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下去。这也是我们的责任”。

对赵德明团队来说,参加本届“挑战杯”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了很多顶尖的学者老师们。“老师们的建议和指导是非常珍贵的,通过这次学习,下一步我们会扩大调研范围,采集更多的样本信息,把这个问题持续关注下去”。

<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