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探索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14 16:00:0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辛闻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生态,深圳,方面,全国,发展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11月12日,“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深圳建市4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领导、深圳生态环境局领导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深圳4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谋划美丽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思路与路径。

image.png

11月12日,“深圳生态环境保护高峰论坛——深圳建市40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回顾暨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战略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与会专家认为,深圳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呈现出起步早、步子大、成效显著的特点,在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环境质量提升、经济激励、社会共治、区域协同等方面开展了很多有益尝试,探索出了一条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可在全国其他地方推广、复制的“深圳经验”和“深圳模式”,也为深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绿色发展方面,深圳产业结构前瞻布局,40年间完成三次重大产业升级,从工业制造产业链的最低端,迅速走到了数字革命时代的最前端,实现了劳动密集的“深圳制造”到创新驱动的“深圳创造”。“产业的发展是最基础的,生态环保工作必须要有产业作为支撑。但是这个产业必须是绿色的产业、绿色的发展。几个关键历史节点上,深圳的产业转型跨越做的非常好。”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陈永勤表示,40年间,深圳正是一步步通过发展清洁度高的绿色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循环低碳发展,以及通过多种手段实施低端产业淘汰等,提高了整个产业的绿色化水平,最终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共赢。

在制度法规标准建设方面,深圳依法用好特区立法权,大胆探索,持续完善,不断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在制定生态环保法规、生态环境监管、建筑行业绿色化等方面,深圳都走在全国前列。生态环境部原总工程师杨朝飞指出,“深圳在经济方面发展很快,属于全国第一梯队,同时环保方面做的工作也属于第一梯队。生态环保制度建设在全国始终走在最前面,成绩应该予以肯定,有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在全国推广。”

在用好绿色“指挥棒”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方面,深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模式”,给党政干部戴上了绿色“紧箍咒”,压实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被称为“生态文明第一考”。

在城市生态保护方面,深圳作为一个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土地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但生态空间管控、自然保护区发展等工作都走在全国前列,绿色化水平全国领先,在城市空间高度集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格局相互优化探索了有效模式。目前深圳市正率先在全国城市层面系统全面的开展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工作,率先在全国布局城市生态监测网络,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城市生态常态化管理基础基本具备,为生态管理提供先行范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指出,“深圳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整个保护地体系构建的是比较完整的。”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深圳灰霾天数已经由2004年最高187天下降到2018年的20天,形成了典型的大气治理“深圳经验”。在大气治理做法方面,有很多的“全国唯一”“全国最早”“全国最高”。包括从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到协同控制,制定了扬尘防治、家具生产、柴油机改造等多项特区标准和技术规范,打造生态环境方面的“深圳标准”体系等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目前京津冀、汾渭平原等全国其他地区正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深圳的很多做法可以提供借鉴。”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经济政策创新方面,深圳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城市,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前提下,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形成的经验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在社会共治方面,深圳也非常重视公众和社会团体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在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理念、拓宽公众参与载体、发挥信息公开的基础作用等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据悉,深圳现在拥有环境教育基地11个,自然学校7所,环保组织140多个,环保志愿者超过22000人,环保志愿义工规模全国最大。

在区域协同方面,通过持续深化深港合作框架,深莞惠经济圈(3+2)跨界环保合作,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推进优化深圳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政策部主任葛察忠研究员指出,“目前环保领域深港合作、深莞惠经济圈(3+2)合作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从生态系统格局来看,未来对于生态问题的研究也应该有一个大格局的概念,深圳与周边区域共同提供生态服务、生态产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