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12 16:46:3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殷晓霞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财政理论,研讨会,财税改革,市场经济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活动现场。杜添辉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记者 殷晓霞)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表示,现代财政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财税改革的最新决策、最新部署。建立和建设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必须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当家理财为着力点,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现代财政制度中感受到真实感和自豪感,把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办好、办实。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指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经济基础依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背景下的财政制度一定以财政的公共化、现代化为前进方向和发展趋势,现代财政制度连接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表示,中国人大预算监督发展改革的目标始终是实现人大高质量有效力的预算监督,最终推动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人大监督经历了从以初步的制度建设和机构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发展到以加快预算监督法律体系和监督能力建设为主的阶段,再发展至加强法律体系的科学性完整性、深化能力建设、提高监督质量和效力的新阶段。我国人大的预算监督逐步从形式性监督走向实质性监督。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曾晓安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曾晓安指出,国民收入分配是在政府、企业和居民这三者之间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收入分配的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格局不断优化。总体而言,政府、企业、居民之间分配格局正逐步趋于合理。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中国经济结构中的很多问题都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相关。要适当降低政府投资的增速,减少低效投资对高效投资的挤出效应。要有效地把低效的产能去掉,会对效率有更好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对于投资的依赖度减少,效率随之提升,这是结构转型的成效。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东北财经大学的党委副书记、校长吕炜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东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吕炜表示,地方政府出于竞争目的而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通过观察中央政府对阶段政策改革的推进,以及政策改革推进后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可以观察到中央政府层面是如何体现基础和支柱作用的。

10月10日,中国财政学会2019年年会暨第22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总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发表主旨演讲。杜添辉 摄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尚希表示,在新中国发展的过程中,财政的作用是隐形的,但无时不在、无时不有。现代财政应以人为本,缩小能力鸿沟,促进社会机会公平,让每个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才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财政。财政治权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紧密关联。只有走向治权的人民财政,才能防范化解我国发展中的公共风险,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