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美国,中国无需胆怯心虚更不必过度让步

发布时间:2019-09-06 09:58:0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赵瑞琦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中国GDP,美国总统,美国经济

赵瑞琦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一年多来,总体而言,特朗普口中的“胜利”是“杀敌800自损1000”式的“胜利”。最典型的体现是8月下旬,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的出现。这等于是亮起一个巨大的警示牌,预示着美国经济衰退已经在地平线上隐现。所谓倒挂,是指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跌破2年期国债收益率。这种现象,在过去七次经济衰退前都曾出现,因此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重要警示信号。

根据过往经验,自倒挂至衰退,大概需要14个月的时间——彼时将正好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前。而在美国,某些人需要捞取经济资本以赢得大选的情况下,达成中美贸易协定就是美方迫切需要的,而且越早越好。因此,对于美国的极限施压等行为,中国的确没什么可以胆怯、心虚或提前、过度让步的。

中国有经济实力,是狂风暴雨也刮不倒的大海

目前,以官方汇率来计算,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是世界上128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并且也是其他绝大多数国家的第二大或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这直接导致了国际力量的重心不断从太平洋东岸向太平洋西岸转移。在1980年时,中国GDP只有美国的6%左右,而在2018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6.4%;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中国,美国拉开了几乎与所有其他国家的距离。

实际上,在贸易摩擦的过程中,国际社会更深刻、也更清晰地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无论美国如何狮子大张口搞突然袭击,中国的政策库中总是备有更好的牌来进行反制、从容应对,有相当不错的报复手段和回旋空间,始终是处变不惊。

中国有谈判能力,是极限施压吓不垮的外交高手

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最终结果,还是靠谈判来体现。“愿谈则谈,要打便打”的态度,体现了中方承受谈判破裂的勇气和耐力,可以为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来顶住任何极限施压。

任何熟悉政府程序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经济政策,还是军事政策,重大的变化不会隔夜之间就发生。当前美国政府与中国贸易摩擦的根源,始自21世纪初。近20年来,在美国政府的全面对华关系中,总有遏制和打压的一面。布什和奥巴马政府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TPP协议等等,我们都见识过、应对过。

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摩擦,只是形式、程度和内容发生了改变,是个阶段性高峰。对此,中方一方面提防中美陷入深度冷战和全面脱钩,同时看到中美关系的博弈是长期的,谈判不可能太快,更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是我们的底线,也体现了中国政府面对极限施压时运筹帷幄的超强谈判能力。

中国有战略定力,是不会被外部力量带节奏的改革发展者

在中美关系上,面对中国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心理不平衡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的硕果累累让美国感到压力重重,尤其是,它不希望发展中国家看到在传统的资本主义之外,在国家发展的制度、路径和模式上,还存在另一种成功的可能。对此,中国有对内、对外两方面的战略定力,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在对外层面,对于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不期待太高,因为两国之间的更深层次冲突,在短期内可能是无法化解的。不过,可以利用各种契机,减少紧张局势、缓和气氛、加强信任,营造一个好的大环境:一方面,总体也许没有太多进展,但在某些领域可以有所突破,只要谈判,就有可能使分歧缩小;另一方面,即便达成原则性协议,也只是个开始,在细节和执行上还会一波三折,对新的摩擦要不断磨合。因此,只要不断努力地寻求解决方案,不要轻易威胁,避免动辄制裁,就可能为解决贸易摩擦达成一个有指导方针的行为准则。

在对内层面,中国政府对经济问题和风险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早已划设好了应对底线。巨大的经济体量、扎实的产业基础,以及高效的组织能力和足够的调整手段,赋予了中国政府超常的战略定力。即使某些外部势力不断试探并希望通过制造各种危机,来促使中国政府做出错误的判断,但是,面对不断加码的极限施压,以及外部金融风险的加剧,中国政府始终按照自己的节奏、目标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对经济进行必要的改革。

在此情形之下,即便是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火力全开”之时,贸易摩擦对多数中国人造成的影响,完全没有某些分析家所预想的那样糟糕。这证明,中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刺激和改革措施,足以克服任何外界风险,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硝烟正浓,尚未到见分晓的时刻。但是,中美两国的战略格局和实施能力已经分出高下。当硝烟散尽之时,人们会惊喜地发现,中国不仅走出了困境,而且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依然阔步前行。(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