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教融合到科学引领——中国特色的行星科学建设思路

发布时间:2019-07-22 11:41:3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吴福元 魏勇 宋玉环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科教融合,深空探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国家战略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虽然人类仰望星空和观测太阳系天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但直到 20 世纪中期,人类才真正开始系统探索太阳系和太阳系以外太空的征程。这一系统探索进程的标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的能将物体送进太空的 A-4/V2 火箭。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德国火箭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次轨道飞行试验。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将著名的科学家冯 · 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等 100 多名关键的 V2(德国 V2 火箭)科技人员招募到美国,从而奠定了美国在美苏太空竞赛中的后发优势。

1957 年 10月4 日,苏联成功地将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送入轨道。这一事件也拉开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太空竞赛的序幕。美国国会认为,苏联在火箭技术方面的成功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和技术领先,建议美国政府立即予以强烈回击。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与他的顾问则进行了更为仔细而认真的思考,经过几个月的辩论,通过国会投票,最终一致同意美国政府将采取非军事回应,并由此在 1958 年创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太空计划,并开展航空科学暨太空科学的研究。1961 年 4 月12 日,苏联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将宇航员尤里 · 加加林送入太空。这一事件也促使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迈出了美国以及人类真正向太阳系扩张和探索的第一步——“阿波罗登月计划”由此诞生。

1969 年 7 月20日,“阿波罗 11 号”任务的圆满完成使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人,也实现了肯尼迪总统要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之前完成载人登月的承诺。截至 1972 年 12 月“阿波罗登月计划”最后一次任务即“阿波罗 17 号”任务的完成,美国一共有 12 名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共带回 382 千克的月壤样品。“阿波罗登月计划”开启了科学探索太阳系的革命。通过这个计划,人们在一定层面上了解了月球自 45 亿年前诞生以来的地质事件演化序列,并以此为窗口了解了地球早期演化历史和地球上生命诞生之时猛烈和频繁的撞击环境。人们也了解到月球有包括氦-3 在内的丰富资源可供人类移民月球、火星甚至太阳系更远的地方。

1  2  3  4  5  6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