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最后一群人",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发布时间:2019-07-01 10:15:3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林坚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留守儿童,贫困村,硬骨头,短板

林坚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根据中央部署脱贫攻坚作战图,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根据这一部署,还有半年时间必须完成脱贫目标,时间紧迫,已进入围棋的“收官”阶段。如何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

按国际标准,我国已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达到70%以上,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然而,扶贫形势依然严峻。眼下扶贫面对的是“最后一群人”,也就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要有的放矢,查漏洞,补短板,不留死角,持久见效。重点要放在以下方面:

端正认识,强化领导。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要求,充分认识当前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首要民生工程和头等大事来抓。要强化组织领导,以“从严从实”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以上率下带头整改。

清理台账,系统盘查。对扶贫对象及相关情况有清晰、完整的台账,按类别,分层次,摸清家底建台帐,对农村贫病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贫困村建立资产、资源清查登记制度,澄清底数,登记造册,有底可查,规范运行。系统盘查存在的问题,主动担当,尽职尽责,同时要信息共享,相互协调,顾全大局。

守牢底线,强化整改。要坚决守牢底线,强化底线思维,推动脱贫攻坚战走深走实,细化实化准化政策措施,聚焦目标标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要狠抓问题整改,严格把握工作时间节点,切实把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找出来。严格对标中央、省市要求;清醒认真自身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抓好整改。对照问题清单上的整改要求,逐个整改到位;对还没有整改完成的问题,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确保各类问题真正整改到位。进一步强化督促检查,对反馈问题整改、政策落实、责任落实、资金使用、干部作风等方面进行日常督查与定期抽查。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始终,全面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

直面问题,助力解困。直面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隐瞒,深入查找原因,追根溯源,找准穷根,摆脱困境。工作的重心要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注重脱贫质量转变,推进高质量、可持续脱贫,扶贫攻坚战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根本任务,把做好“两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发挥好产业、就业扶贫在未来的、长久的、可持续的脱贫中的重要作用。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依托贫困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

激发内力,多方配合。把扶贫同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结合,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力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稳中有增,切实增强贫困户造血能力。引导乡贤和在外成功人士积极参与和支持贫困村发展。要把建设秀美乡村和宅基地改革、农村垃圾处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公厕改革及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在补齐各项短板的基础上,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彻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高质量地推进秀美乡村建设。

精准发力,持久见效。发力要精准,功效须持久。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精准落实好各项脱贫政策,做到政策标准既不随意拔高,也不擅自降低,确保脱贫攻坚不仅实现眼前的摘帽脱贫,更好实现长远的脱贫效果。

协力帮扶,合力攻坚。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地方的事,需要上下左右、方方面面齐心协力;不是短期、临时性的事务,要持久追踪,巩固成果,避免返贫。“两不愁”让人放心,“三保障”切实有力。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着力加强教育脱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标准化建设。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加快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空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易地搬迁农户。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凝聚乡村社会共建共治合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的收官之战。(观点中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