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自动化所脑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9-06-20 10:43:15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虔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血氧,临床,产品,成果,网络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618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中科搏锐承办的“自动化所脑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于“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在京举办。与会代表就“脑网络组图谱及其在脑认知与脑疾病中的应用”“脑科学技术成果到临床医疗器械转化”“移动CT的研发与临床应用”“脑氧饱和度和监测:基础与临床应用”“无创脑血氧监测及临床应用”等为主题进行了专业分享。

618日,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主办、自动化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中科搏锐承办的“自动化所脑科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研讨会”于“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在京举办。图为研讨会现场。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战超致辞 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战超表示,当前环境下,科技创新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方面,自动化所通过对脑功能活动检测设备的研发,围绕脑部检测与成像提出了标准颅脑模型、信号分析算法和系统开发方案,目前已形成了“人类全新的脑网络组图谱”、“光电同步脑活动检测仪”等重要成果并临床应用。这些重要成果不仅填补临床应用空白,而且能够建立产品行业标准,进而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与产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中心主任蒋田仔作主题分享 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中心主任蒋田仔介绍了脑网络图谱的相关研究成果。蒋教授表示:与现有脑图谱相比脑网络组图谱是具有更精细的脑区划分、亚区解剖与功能连接模式的全新活体脑图谱。有望为复杂的脑部研究和治疗提供“精准导航”。依托这一图谱,科研团队采用近红外光和高灵敏器件,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核心算法,实现了对患者脑部微弱血氧信号无创化采集。

脑科学领域的研究发展,对临床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八一脑科医院院长徐如祥就移动CT的研发必要性、研发实践以及目前移动CT的临床效果进行了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麻醉科主任韩如泉表示,中国是脑卒中发生的第一大国,术中的脑缺血发生比例达13.6%,并就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产业化团队中科搏锐CEO张鑫作主题分享 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

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产业化团队中科搏锐CEO张鑫表示,中科搏锐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创新性地实现了大脑血氧饱和度的无创、无线、实时、精确检测。目前已形成了以无创脑血氧监护仪和无线脑血氧头带为核心产品的无创脑血氧监测解决方案。张鑫表示,作为创新医疗器械,两款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案参考了国际标准和国外专业期刊论文,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试验方案。在试验过程中也纳入了国外被试者,属国内首个采用该方案开展脑血氧饱和度临床评价的产品。从目前试验结果来看,完全可以满足临床需求。

与会嘉宾讨论交流 中科院自动化所供图

据介绍,与有创的传统脑血氧检测方式相比,无创脑血氧监护仪和无线脑血氧头带,不仅能做到无创、实时、连续,且配有无线脑血氧探头,可以使病患在检测脑血氧的同时自由活动,从而可以监测病人更多活动状态下的脑血氧状况。此外,头带可与移动端连接进行全场景的脑血氧信号采集,属国内外首创,低功耗设计可24小时连续采集工作,并同步上传数据至云端存储以用作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未来,中科院自动化所将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中科搏锐也将让更多科技产品“走下书架,走上货架”,利用尖端技术,创造更多更科学的脑诊疗器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