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华行:阿里的春天,幸福之路

发布时间:2019-06-14 16:09:5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美丽中华行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阿里,地区,贫困,改革开放,农牧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这里是现代文明最难覆盖的地区,却没有失去祖国的关爱;这里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却没有人在奔向幸福的路上掉队;这里是生产最为单一的地区,却创造出多种致富渠道。是什么给这里注入生机活力?又是什么让藏族同胞走出困境?《美丽中华行》本期节目,带您走进阿里,了解藏族同胞走出贫困的秘密。

这就是冈仁波齐雪山,冈底斯山脉第二大高峰,而岗莎村,就是坐落在雪山下的藏族村庄,当清晨第一缕曙光洒向冈仁波齐的时候,村民洛桑仁青的家里也开始忙碌了起来。牧业一直都是阿里高原上的传统产业,洛桑仁青家有 31 头牦牛和 300多只羊,今天是他的小儿子努桑扎西负责放牧。

过去,对于阿里牧区的男人来说,“一匹马、一杆枪、一把刀”曾是他们闯荡世界的全部。如今,越来越多的马“变成”了汽车或摩托车,现在努桑扎西家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和村里大多数家庭一样,为了方便在牧区运输,家中也购置了一辆小汽车和一辆货车。

以前奴桑扎西家和大多数牧民一样,过着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阿里地区,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居住过于分散等原因,致使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农牧民普遍都较为贫困,阿里的贫困人口占全地区总人口的 26.4%。

消除贫困,是一个全世界都要面对的共同难题,2015 年,党中央发出了扶贫攻坚的指令,绝不丢下任何一个贫困群众,在 2020 年彻底消灭贫穷,实现全面小康。这指令在阿里产生的巨大力量与变化可以在农牧民们的笑脸上看出来。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阿里地区已经把旅游业打造成了一个富民兴地的主导产业,极大提升了旅游业对经济发展、财政和扶贫就业的贡献率,仅 2017 年来阿里地区旅游人数就达到 76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9 亿元。

目前,阿里地区已经就异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开发建设项目的资金、规模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噶尔县生态农业产业园就在此基础上建成的。这个总面积 730 亩,集蔬菜花卉种植和畜禽养殖为一体的产业园,每当进入丰产期时,最多可以提供 200个工作岗位,努拉央加、曲卓夫妻俩就在这里工作,他们来自阿里地区最大的异地扶贫搬迁点---康乐新居。

阿里地区很多村落都处于海拔 4500 米以上,农牧民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不具备基本的发展条件。按照“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的要求,阿里地区依托中心村、小城镇、国省道、旅游沿线、产业园区和县城六类区域优势,建设了多个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让数千名贫困民众过上“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生活。

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在党的强农惠民政策指引下,阿里地委、行署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大力实施 10 项增收措施,农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 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0008 元,是 1978 年的 67.4 倍,年均增长 11.4%。

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已经实现 7 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球减少贫困人口总数的 70%以上,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人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阿里也创造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如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阿里也站在了历史的新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勇立潮头不止步,阿里必将会创造更大的奇迹,中国必将会实现伟大的复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