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亮:推进共建“一带一路” 持续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发布时间:2019-05-28 16:33:59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胡必亮  |  责任编辑:殷晓霞
关键词:国家,全球,治理,发展,一带一路,胡必亮

作者:胡必亮,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目前全球治理体系包容性不够,突出表现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不够,不少比较贫穷的国家基本上被排斥在这一治理体系之外,很难从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获得实际好处。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使全球治理机构可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已经成为客观必然,势不可挡。

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只有有了这样的创新发展,全球治理的格局才会出现新的变化,那就是基于新技术及其运用的分散化发展格局,进而促进世界更加普惠、均衡的发展。

2019年4月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圆桌峰会,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的主题,就推进互联互通、加强政策对接以及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指出,与会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围绕本届高峰论坛主题和议题进行深入讨论,完善了合作理念,明确了合作重点,强化了合作机制,就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广泛共识。笔者认为,此次峰会必将在改善全球治理体系缺陷、形成合理治理体系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球贫穷问题与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缺陷直接相关

笔者近几年从事“一带一路”研究,在不少亚非拉国家实地调研期间,发现大部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以65个共建国家(包括中国)为例,高收入国家只有18个,仅占28%,人均GDP大约在2.7万美元左右;超过70%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收入水平的国家有22个(包括中国),其平均的人均GDP大约在7000美元左右;处于中等偏下收入水平的国家有23个,其平均的人均GDP还不到2500美元;低收入国家如阿富汗和尼泊尔的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元。

经济发展水平低,通常不是孤立现象。与人均GDP处于低水平所相伴而存的通常是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也比较低,而且很多国家现在仍然处于连饭都吃不饱的状态,或许还有一些别的相伴而存的现象。还是以65个共建国家为例,除中国外,其他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增加值占本国GDP的比重都没有超过30%,而且大部分国家都只是处于10%-20%之间;从粮食供给情况来看,由于生产率水平低,尽管许多国家的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仍然有60%多的国家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其基本的粮食供给需求。

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有的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比较低,甚至连政局都不稳定,政治、社会动荡时有发生;有的国家在物质基础设施(电力、公路、铁路、港口等)和社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很落后,制约了其经济的腾飞与发展;等等。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比较重视从国内去找原因,这是正确的,因为贫穷的主要原因确实都应该在国内。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除了国内因素外,有些国际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其中全球治理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全球治理体系能够及时地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有效的支持,可能情况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对部分国家是这样的。实际上,在促进不少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中,全球治理体系确实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在改革开放40年间得以快速发展,年均经济增长达到9.5%的高水平,7亿多贫困人口得以脱贫,除了中国自身的因素外,来自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作用也是功不可没,这其中既包括了直接的资金支持,也包括了正确的智力和知识支持。也许后者的意义更大、更重要,但前提条件是自己本身要正确地消化、吸收来自国际组织关于发展的指导,并将其转化为有效的行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应该说,中国在这方面做得是不错的。

反观有些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一方面问题出在自身,没有从本国实际出发,理解和消化好全球治理机构的发展指导。另一方面,也有全球治理机构本身的问题:一是从数量来看,全球治理机构对欠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数量严重不足,譬如说对世界上最穷国家所提供的贷款和援助的数量比较少或很少;二是从质量来看,有些全球治理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给欠发达国家提供制度改革方案时,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与战略建议,而只是给出了一个希望能“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很显然,这种“灵丹妙药”根本上就不存在,也就是说,有些国际治理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是不高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目前的全球治理机构为发展中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呢?对此也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个重要的解释是,目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包容性不够,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于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参与度不够,甚至有不少比较贫穷的国家基本上被排斥在了这一治理体系之外,他们很难从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获得实际好处,因为他们的话语权很少,甚至完全没有话语权。也就是说,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表现出很强的集中度,主要表现为欧美极少数国家具有支配地位,有很强的话语权。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因此,为了促进目前大量的、处于发展中状态的、比较贫穷国家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改革和完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使全球治理机构可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基于现实,少数对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控制权的国家会愿意这么做吗?当然不愿意,但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已经成为客观必然,已经势不可挡。其基本逻辑大致如下。

首先,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创新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有了强有力的创新驱动,就会产生出一些基于技术发展的新现象,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机器人、区块链等;这些基于技术发展的新现象和新动能,成为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力量;于是就造就了一些新的经济形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数字经济的“异军突起”,中国的数字经济目前已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新时代的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

其次,在一个数字化了的世界里,特别是由于区块链的作用不断加强,全球体系会逐渐地从过去比较集中的状态向分散的状态转变,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分布式系统结构。因此,在这样状态的新世界体系中,商业模式和全球治理模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性变化,就是目前表现出高度集中特点的全球治理体系会逐渐向分散的、多极化的状态演变。由于分散性增强并出现多极化趋势,一般而言,全球治理体系的开放程度也会随之增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就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当世界各国有了更大范围、更加广泛的积极参与后,就会实现共建共享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当然,这只是一种对于未来发展的比较乐观的趋势性认识,是否能实现,取决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以上指出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如大数据、机器人技术等,尤其是区块链的发展与日趋成熟,将最终使得一种促进全球共享的治理体系日趋形成。但是,这一历程有多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尽快促使这一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各国可以从一些不同的方面做出共同的努力,目前中国与此相关的基本理念和方案就是大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希望构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方面贡献中国的独特力量。

加快形成更加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6年来,已经得到了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这充分说明了世界各国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也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时代发展潮流,代表了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应该说是具有了积极可期的发展前景。

以上提到,随着现代创新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的日益进步,我们的这个世界会逐渐走向数字化,最终必将引起全球治理体系从集中到分散、从封闭到开放、从独占到共享的转变,但这一客观变化何时发生很难预测。因此,我们要努力促进这一变化尽快发生,共建“一带一路”,就有助于加快推进这一进程。

首先,“一带一路”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公共平台。“一带一路”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公共平台,任何国家或地区都可以参加,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不论是亚洲国家、还是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等,都可以参加,不搞地缘政治,完全开放包容。目前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已经达到了120多个。有了这么广泛的开放包容性参与,就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全球治理体系的包容性不够的问题,为所有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为解决全球化问题贡献自身力量提供了有力基础,就有可能逐步实现“大家的全球、大家共同治理”的理想治理模式。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在于构建互联互通的全球网络体系。这既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包括经济发展互联互通,优势互补,还包括人员交往的互联互通,总之是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如果有了各方面都比较良好的互联互通,再加上以上提到的更加广泛、更加普遍的参与,就为形成一种更好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保障。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是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下推进的,参与各方都依托各自不同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开展平等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真正实现以开放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四,目前的时代,正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抉择,既有严峻的挑战,也有巨大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把这次历史新机遇利用好的话,完全有可能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弯道超车”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区块链等都有可能成为一些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因为如此,习近平主席倡议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如果有了这样的创新发展,全球治理的格局也会出现新的变化,那就是基于新技术及其运用的分散化发展格局,进而促进世界更加普惠、均衡的发展。

第五,为了促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以切实落实,根据现实需要和相关国家的共同意愿,中国与相关国家一道,已经创新性地建立了一些新的全球治理机构,譬如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就属于新增的全球金融治理机构,这将直接有利于增加对世界上一些不发达但又难以从现在的国际金融机构得到融资的国家或地区的资金供给,促进这些国家加快发展。毫无疑问,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因此而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通过做增量的方式来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进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的一种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通过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是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全球治理机构的积极响应,而且相关行动也已经开始推进,有些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坚信,随着更多国家和地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理解不断加深,共识进一步形成,行动不断落实,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将得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重要作用。

返回顶部